对于贪官,朱元璋从不手软,当时有一系列酷刑,譬如剥人皮、洗涮人肉、抽肠、阉割等等。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守住江山,想出了一系列招数来管理官员们,还培养了一支“皇家秘密部队”——锦衣卫。

  明初的官员衣食住行都有严格标准,当时,只要达到一定的级别,官员们就可以住上标准房。朱元璋这么做,就是想让文武官员们,住上适当的住宅,有舒适的环境,好好当官,住了皇帝的房子,拿了皇家的钱,官员们就得认真工作,锦衣卫会秘密监视他们。

  无论朱元璋对官员们管得再怎么严,还是会有贪官,然而对于贪官,朱元璋毫不手软。最残忍的要数活剥人皮,把贪官的头先砍下来,剥下人皮,再在人皮里放草,像稻草人一样竖起来,放在衙门边上,给继任的官员看——前任贪污是怎样的结局。

  锡蛇游也很可怕,把锡烧开,倒进犯人嘴里,一直倒满,宫刑很早就有了,在明朝也有官员受宫刑。一个姓李的官员,先是被开除回家了,因为没有生活来源,他竟然将自己的女儿卖了,朱元璋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把姓李的官员抓起来,阉割了。

  当然也有无辜受刑的,其中就有明朝大画家倪瓒(zàn),朱元璋当时有一个举措,迁徙江南富户到苏北去,到凤阳去,到穷困地方去。倪瓒家很富裕,据说也被迁到苏北,倪瓒认为朱元璋的做法不合理,就逃回无锡家里,朱元璋知道后,认为倪瓒不合作,就想出法子惩罚他,倪瓒有洁癖,于是,朱元璋就让人把倪瓒捆在粪桶上。

  据说,倪瓒平时如厕,都会叫人在粪桶上铺一层纸或者丝绸,这样就不会被溅到,但朱元璋却把倪瓒捆在了粪桶上,实在太毒了。

  核心提示:待这些嫔妃们睡着之后,旁边的太监们便将她们的头部切开一块,执行人手持铜勺,往切开的部位里面倒水银,待倒入一定量的水银之后,再用针线将头部缝好,待一切做好后,这些陪葬的嫔妃再也没有存活者。

  中国古代帝王墓葬制度里,最残忍的就是殉葬。秦汉时期,殉葬制度还比较盛行,但到汉朝以后,统治者发觉这一制度太不人道,便逐渐将其废止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考古学家在朱元璋的陵墓中竟然发现了众多宫女的白骨,很明显,朱元璋死时实行过秦汉时期的殉人制度。那么,这些陪葬的妃子是怎么死的呢?

  明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它最大的特殊之处,便在于恢复了已经被废止上千年的殉人制度。早在朱元璋在位之时,这种殉人制度便已在朝廷中流传开来。公元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爽(也就是秦王)死后,朱元璋便命秦王的两名王妃陪葬,以使自己的儿子行走于黄泉之路上也有人陪伴。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他的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根据朱元璋生前的遗嘱,朱允炆命后宫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一起陪葬。命令刚下达便在朝廷引起了混乱,哭天喊地的声音不绝于耳。由于当时场面比较混乱,许多官员趁机贪赃枉法公报私仇,没有生育过的嫔妃在一些官员的庇护下存活下来的有之;有些生育过的嫔妃由于得罪过某些官员而被迫殉葬的也有。史书上称这些被迫殉葬的嫔妃为“朝天女”。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朱元璋陵墓内如此多的嫔妃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殉葬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学界一直存有争论。有的史学家认为,这些嫔妃应当是上吊自杀身亡的。这种观点听起来有点荒谬,如此多的嫔妃怎么可能全部自杀呢?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这样解释的:朱允炆下达殉葬的命令之后,便派人将后宫所有符合条件的嫔妃一一列出了名单,殉葬那天,这些被列入殉葬名单的宫女和妃嫔都被集中在一个房间。

  太监们事先在房间中安放了与殉葬人数同等数量的太师椅,每个太师椅的上方都悬挂着七尺白绫。胆大一点的宫女一咬牙便将头伸向了白绫结成的套扣内,然后用脚推开了太师椅,过几分钟便没了声息。

  胆小一点的宫女,早已吓得魂飞魄散,颤抖地坐在了地上,但是旁边的太监并没有放过这些毫无抵抗之力的宫女,他们几人抬着一个宫女,强行将这些吓得半死的宫女扶上太师椅,随后将头上方那个用白绫结成的套扣套在这些宫女的头上,然后将太师椅搬走,这些宫女本来已经被吓得半死,再经过如此折腾,很快便一命呜呼。

  努尔哈赤的殉葬妃子

  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嫔妃是通过体内注入水银的方式来陪葬的。为了保持陪葬嫔妃像朱元璋的遗体一样不腐烂,一些侍臣和太监便采纳了在嫔妃的体内注入水银的提议。

  在朱允炆命人将殉葬嫔妃的名单一一登记造册之后,到了殉葬的那天,所有名单上的嫔妃便被集中在一起,然后给她们每人喝了一杯放有安眠药的茶水,待这些嫔妃们睡着之后,旁边的太监们便将她们的头部切开一块,执行人手持铜勺,往切开的部位里面倒水银,待倒入一定量的水银之后,再用针线将头部缝好,待一切做好后,这些陪葬的嫔妃再也没有存活者。

  以上两种观点尽管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与第二种观点相比,第一种观点的可信度更高。

  诚然,从头顶灌水银确实是一种置人于死地并且能保持容颜不坏的绝佳方式,但是根据现在考古学家的发现,朱元璋陵墓内陪葬的嫔妃也只是一堆堆白骨,如果体内真灌有水银,那么在一个全封闭的墓穴里,容颜保存几百年应当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因此,为朱元璋陪葬的嫔妃死亡的方式,很有可能真如明史研究专家马渭源所说的那样——“上吊自杀”。

  殉葬制度到明朝才废止

  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之后,出现了用活人殉葬的残酷制度。远在商朝,用奴隶殉葬和祭祖的做法十分盛行,而且规模很大,手段残忍。到了秦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下令宫中没有生育的宫女全部殉葬,加上建造陵墓的工匠,殉葬者数以万计。

  随着人们的反抗和社会进步,自汉武帝到元朝,这一残酷制度基本被废除了。可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将这野蛮的做法重新恢复起来,并作为一种制度在明朝沿用。

  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恢死后,朱元璋即下令王妃殉葬。从此,重开了殉葬制度。朱元璋死时,被迫葬殉的有38人。明成祖朱棣死时,殉葬的妃嫔也有三十多个。

  据史料记载,明朝的殉葬制度规定很细,哪些妃嫔应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都有明文规定。凡被删封为贵妃等高等名号的,生过儿子并且儿子被封潘的,可以不殉葬,娘家原有功勋的也可 "恩免"。其余的皆殉葬。

  殉葬时,先将殉葬的妃嫔带到一个房间,让她们吃饭,吃过饭后,将她们引人大堂。大堂之上,放有许多小床,让这些殉葬的妃嫔分立其上,将头纳人床上的绳扣之中,而后去床,使其吊死,然后送人墓中。

  明成宗死时,他的一位朝鲜族妃子也被指定殉葬,这位朝鲜妃子临被吊死前呼唤着她的朝鲜乳娘的名字,其凄惨之状令监刑的太监也清然泪下。后来,这位乳娘回到朝鲜向人们讲述了这一情景,朝鲜人将其记人(李朝实录》中。

  明朝这一残忍的殉葬制度,直到 1465年明英宗死时,才得以废除。明英宗死前,下遗诏说:"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这件事应从我这里废止。"至此,这一制度才最终废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