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张益民主任问起患者吃什么盐的时候,患者却说不清楚,细心的张益民立即有所察觉,坚持让患者家属把家里的盐拍照发过来,发现他们在使用低钠盐,这很可能就是导致高血钾的直接原因。为减少预包装食品中的盐用量,2018年4月18日,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研讨会,计划推出中国首个“减盐指南”。

盐可谓是

每家每户

最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之一了

灶间桌上

总有熟悉的食用盐身影

但是,你可曾想过

“低钠”盐也可能吃出高血钾?

最近,广东省中山六院多个住院患者以及门诊患者在生化检查后接到危急值的短信及电话通知:高血钾。

该院肾内二科张益民主任发朋友圈表示:要警惕这种低钠盐导致的高血钾症!

正常的血钾范围是3.5-5.3mmol/L,这些患者血钾却高达6.16mmol/L,甚至6.9mmol/L。高血钾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对健康直接影响大。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患上了高血钾呢?医生一一排查可能造成患者高血钾的原因,包括肾功能不全、是否曾食用高钾食物(包括果汁)、高钾药物(中药、保钾利尿剂)等方面,但是并没有找出问题所在。

当张益民主任问起患者吃什么盐的时候,患者却说不清楚,细心的张益民立即有所察觉,坚持让患者家属把家里的盐拍照发过来,发现他们在使用低钠盐,这很可能就是导致高血钾的直接原因。

前段时间

网上有一条帖子被网民热转,

声称许多人日常食用的是低钠盐,

而低钠盐就是高钾盐、送命盐

其实,低钠盐本身并无过错。张益民解释,低钠盐是用食用氯化钠、食用氯化钾或食用硫酸镁(食用氯化镁)为主要原料,经科学合理配比加工而成的食用盐。较之普通食盐,低钠盐中钠的含量降低,增加了钾、镁及其他营养元素,更有利于各营养成分的平衡。

而研究表明,血压降低的程度和减盐的程度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钠盐摄入越少,血压降低幅度越大。

食盐里以钾代替钠的意义是,在食用同样咸味的饮食下,钠的摄取量已经减少很大一部分,同时也摄入了钾,钾的摄入还具有降血压、保护血管壁的功能。

张益民解释道,

在大多数肾功能正常的人群中,

几乎不会发生高钾血症。

但对于肾脏功能异常的患者,

食用低钠高钾盐却很有可能会送了命。

从这个低钠盐的行业标准可以看到,100克低钠盐中,氯化钠减少到70克,但是氯化钾占到24-30克。我们中国人每天食用盐6-12克,这就意味着每天可能摄入约3克的氯化钾。

较多的钾不能有效排出体外,堆积在体内会造成高血钾,容易造成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率减慢,以至于出现心脏停跳的危险。

张益民建议,日常饮食还是使用普通食盐,每袋盐配称量用的盐勺,帮助估计食盐量,尽管一开始低盐饮食味道会变淡,但很快就会习惯。

他提醒,低钠富钾盐并非人人适用,根据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钠摄取量应低于2克,即食盐摄取量应低于5克,而钾的摄取量应至少为3.5克。

此外,日常用盐应结合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类型,有特殊疾病的应避开相关的风险隐患。

延伸阅读

你家里炒菜放盐多吗?资料显示,中国人吃得太咸了!目前我国成人平均每天盐摄入量为10.5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的6克以下。

资料图:市场上销售的食盐,多为几块钱一包。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说到少吃盐,首先来了解一下人为什么要吃盐。

食盐是“百味之首”,好多菜都是无盐不起味。除了调味,盐还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参与胃酸的生成并增进食欲,在维持生理机能方面不可或缺。

其实,动物也需要盐,很多动物会通过舔食盐碱土等方式补充盐分。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天需要吃多少盐呢?恐怕很少有人会量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每天摄入盐不超过6克,而每天摄入5克以下的盐已足够满足机体需要。

中国营养学会指出,当前我国是世界上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盐摄入量为10.5克,比推荐的6克高出75%。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由于年龄大了味觉有所减退,吃的饭菜非常咸。

吃得太咸有什么危害?盐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钠离子,中国营养学会方面指出,高钠摄入作为独立的风险因子,是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预期寿命,覆盖面极广的一个严峻健康隐患。

资料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每天摄入盐不超过6克。韩璐 摄

由此看来,开展“减盐行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也已经提出了目标。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的目标。

另据国务院办公厅同年印发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我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在目前10.5g的基线水平上,实现到2020年下降10%,到2025年下降15%。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先看一下我们身体中摄入的盐的来源,主要有家庭、餐馆、食品三种。

尤其是“食品”这一来源,据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介绍,市场上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比如酱油、酱腌菜、腐乳、膨化食品、方便面、糕点等,部分食品的含钠量都有降低的空间。

“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盐的来源已从家庭烹调用盐向加工食品转移。”杨月欣说。

为减少预包装食品中的盐用量,2018年4月18日,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研讨会,计划推出中国首个“减盐指南”。

根据指南,鼓励食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新品开发力度,通过工艺改良、多风味融合、代用品试用、改进包装形式和保质期等手段探讨减盐措施。

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召开《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研讨会。中新网记者 邱宇 摄

事实上,全球已有大约超过一半的国家启动了全国性减盐指南或行动。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食物营养评价室主任王竹介绍,芬兰、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减盐行动已初见成效。

“减盐”对减少疾病风险和发病率、减少医疗成本和费用的作用值得期待。

杨月欣说,研究表明,减少食盐摄入具有明确的降血压效果,每人每天若能减少6克盐,高血压患病率将下降7个百分点,可减少24%的脑卒中和18%的冠心病。

“对我国而言,每年可避免约36万人因脑卒中和冠心病死亡,可减少150亿元以上的直接医疗成本。全国高血压的患者数可减少3千万人。”她说。

▍本号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版主进行删除

▍来源:江门发布、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广州日报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