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寻找、陪伴、成长、告别,四个词语勾勒出了我们与母亲的共同情感体验,在母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与妈妈一起进入影像世界,寻找属于你和母亲的成长故事吧。曾获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讲述的便是一个关于告别的故事:斯琴高娃扮演的女作家突然意识到了母亲的老去,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她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母亲的离开,最终陪伴母亲坦然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这四个词,完美诠释母爱——母亲节影荐

但丁曾写道,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对于任何一名儿女,母亲二字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词汇。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者皆是母亲,在母亲节这天,来和小影一起进入关于母亲的情感世界,用电影来诠释关于母亲的四个关键词吧。

寻找

从剪断脐带的那一刻起,我们便与母亲在不断的告别中渐行渐远,母亲也在寻找我们的时光中渐渐老去。

寻找,是母亲与孩子间永恒的主题。

《找到你》和《亲爱的》都是关于母亲寻找孩子的电影,无论是《亲爱的》中的“打拐”故事还是《找到你》中的社会群像,都以孩子的佚失与母亲的寻找作为主线。电影里,孩子在不同的母亲间辗转,母亲在得到与失去间游离,在人情险恶与社会涤荡之中,母亲们踏遍每一个角落,只为和孩子久别重逢。

这四个词,完美诠释母爱——母亲节影荐这四个词,完美诠释母爱——母亲节影荐

陪伴

常言道相遇容易相持难,而母亲于我们亦如空气亦如水,无声无息却不可或缺,她是在每一个开心或难过的时刻默默站在我们身后的人。母亲是早晨起来时床边放凉的一杯温水,紧张备考时校门口递来的一份便当,伤心痛哭时轻抚眼角的一个手帕……

电影《柔情史》讲的便是一个关于陪伴的故事。寻常巷子,胡同里弄,母女日夜的耳鬓厮磨,相爱相杀构成了《柔情史》的故事主体。作为杨明明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女性视角讲述与弱情节多对话的叙事方式建构起了独特的母女相处方式,母女二人在陪伴中各自寻找又各自失去,最终获得了共同的成长与心照不宣的宁静。

这四个词,完美诠释母爱——母亲节影荐

成长

从嗷嗷待哺到长大成人,从“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到“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再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母亲在数十年中竭尽所能,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最多的努力。成长是一场甜蜜又痛苦的蜕变,母亲帮我们认识自己,帮我们抚平伤口,也帮我们建立人格。

2004年上映的《两个人的芭蕾》是一个母亲用坚强的内心支撑不会走路的女儿和中年丧夫的自己成长的故事。影片中蓝灰的基调与红色的意象相互点缀,倪萍饰演的母亲借用一根红绸带将女儿的童年少年连接,借用安徽民居的天井为女儿和自己搭建起了一个芭蕾舞台,在一次次的倒下和起舞中完成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抗争。

这四个词,完美诠释母爱——母亲节影荐

而2000年上映的《漂亮妈妈》讲述的是一个单亲妈妈与失聪孩子的故事,面对生活的重压母亲竭尽所能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一样”,经历了种种不公与抗争,母亲最终摆脱精神枷锁,告诉孩子“你跟很多人一般样又很不一样”,和孩子一起重新面对生活。影片充满温情,巩俐也在片中贡献了出色的表演,并凭此片获得了第二十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这四个词,完美诠释母爱——母亲节影荐

告别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长情终有尽头,陪伴总有终点,母亲与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总有穷尽的那一天。人间草木,愈是老去愈是懂得离别的痛楚,从白居易的“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到李白的“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数十年来与母亲的情感已深深镌刻到了我们的血液之中。直到有一天母亲去了,我们便再也不是孩子。

曾获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讲述的便是一个关于告别的故事:斯琴高娃扮演的女作家突然意识到了母亲的老去,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她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母亲的离开,最终陪伴母亲坦然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影片朴实动人,生活化的影像把感情缓缓积蕴,孩子和母亲身上的涌动那条水流缓缓流淌,直至尽头。

这四个词,完美诠释母爱——母亲节影荐这四个词,完美诠释母爱——母亲节影荐

寻找、陪伴、成长、告别,四个词语勾勒出了我们与母亲的共同情感体验,在母亲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与妈妈一起进入影像世界,寻找属于你和母亲的成长故事吧!

这四个词,完美诠释母爱——母亲节影荐

文|张树铭

图|来源网络

排版|张皓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