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脱贫攻坚政策之《易地扶贫搬迁》。01、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政策解读

编者按:

今年是全县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县委、县人民政府把脱贫攻坚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地位,坚持一切工作以整县脱贫为中心,坚持一切常规工作为整县脱贫让路。农村基层迫切需要提升一线帮扶干部综合能力水平,打造一支特别懂政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攻坚干部队伍。即日起,“思南微党建”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出脱贫攻坚政策汇编特辑。敬请关注!♥

大家好

又见面啦!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

脱贫攻坚政策之《易地扶贫搬迁》

接下来,打开阅读的正确方式

01、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

02、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

03、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的“5个三”?

04、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

05、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五个必须”?

06、易地扶贫搬迁的条件是什么?

07、易地扶贫搬迁有哪些安置方式?

08、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识别程序是什么?

09、易地扶贫搬迁的建设标准及补助标准是多少?

10、如何统筹安排好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就学就医?

11、如何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子女的就业能力?

12、如何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

13、易地扶贫搬迁后原有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如何处理?

14、易地扶贫搬迁后旧房如何处理”?

15、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六大体系”?

16、什么是打造搬迁社区“六个一”服务工程?

1.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

搬迁对象和规模: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贫困发生率50%以上、50户以下的自然村寨优先实施整体搬迁。办理流程:自愿申请搬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主管部门或实施单位公示搬迁户名单→搬迁群众纳入年度实施计划→下达年度资金计划→搬迁群众享受补助资金。

2.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

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让贫困户不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

3.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的“5个三”

一是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三块土地”;二是统筹就业、就学、就医“三大问题”;三是衔接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三类保障”;四是建设经营性公司、小型农场、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五是探索集体经营、社区服务管理、群众动员组织“三个机制”。

4.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

5.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二是必须把所大势、抢抓机遇;三是必须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四是必须实事求是、勇于创情;五是必须不忘初心、一心为民。

6.易地扶贫搬迁的条件是什么?

1)前提条件

易地扶贫搬迁的前提条件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迁出地区域条件

①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通过就地就近帮扶促进生产或就业仍无法让农户脱贫的区域,其中重点是深度贫困村。

②生态环境脆弱,属于石漠化重度或中度的地区。

③属于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或处于其他限制或不宜开发的区域。

④地理位置距离中心城(集)镇和县级以上交通干道偏远,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落后且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远高于易地扶贫搬迁成本的区域。

⑤地震活跃带、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域。

(3)搬迁家庭条件

搬迁对象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居住条件相对较差,愿意参加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②受教育程度低,或劳动能力弱,或家庭农业资源相对较少,靠就地就近从事农业生产仍不能有效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③愿意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避让地质灾害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按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防治途径统筹解决)。

④满足迁出地区域条件的50户以下、且贫困发生率在50%以上(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0%以上)、组组通农村公路难以覆盖需搬迁(不受贫困发生率限制)的自然村寨,进行整体搬迁。

⑤2019年度因洪涝、地质灾害等导致房屋被损毁采取临时安置需搬迁重建住房的人口计划指标单列

对鳏寡孤独残等特困户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由政府根据家庭实际人口统一提供相应的安置房免费居住,产权归政府所有,也可以结合民政供养服务机构进行安置。

7.易地扶贫搬迁有哪些安置方式?

1)城镇化集中安置; (2)跨县市安置。

8.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识别程序是什么?

选定搬迁区域→公布搬迁条件→普查筛选搬迁对象→群众申请→入户核实→村民小组评议→村委复议公示→乡(镇)政府复核公示→县(区)初审→市审批→省抽查确认。

9.易地扶贫搬迁的建设标准及补助标准是多少?

1)建设标准:按照“保障基本”、不让搬迁群众因搬迁而负债的原则,在城镇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在中心村和移民新村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每户住房面积根据家庭实际人口合理确定。

2)补助标准:

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非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1.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的,人均奖励1.5万元;

②鳏寡孤独残(“三无人员”)等特困户先由民政供养服务机构进行安置,民政供养服务机构不能安置的,再由政府根据家庭实际人口统一提供相应的安置房,免费居住,产权归政府所有;

③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投资概算按人均2万元控制。

10.如何统筹安排好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就学就医?

1)贫困户搬迁后继续享受教育扶贫资助政策;所涉免费(补助)项目不允许先收后返。

2)合理配置安置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站所,为搬迁群众建立健康信息档案,为患病搬迁群众建立医疗精准扶贫救助档案和治疗方案,建立动态监测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县级以上医院医务骨干到安置区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在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为搬迁群众开设医疗“绿色通道”。

11.如何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子女的就业能力?

安置区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初中毕业未升入高中,高中毕业未考入大学的,可在当地职业院校免费享受三年职业技能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

12.如何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

1)按照“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原则,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易地扶贫搬迁修建或购置的房产不作为纳入迁入地最低生活保障的限制条件。

2)搬迁到城镇区域且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享受迁入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3)对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特殊困难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其按迁入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享受基本保障金的基础上,按规定增发特殊困难补助金。

4)对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由迁入地民政部门及时实施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有效帮助解决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生活困难,享受基本医疗救助保障。

13.易地扶贫搬迁后原有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如何处理?

1)对承包耕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做好山林地的权属界定;实施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

2)对有流转价值的承包地、山林地,引导组织搬迁群众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流转经营,一时难以流转的,可由县级国有经营实体按保底价收储流转或统一打包开发经营;不能耕种的承包地实施退耕还林,搬迁群众因地享有的涉林政策性补贴不变。

3)将搬迁户应享有的政策性惠农补助资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折股量化给搬迁户,让搬迁户按股分享经营收益。

14.易地扶贫搬迁后旧房如何处理?

1)搬迁后,搬迁户要按照签订的搬迁及旧房拆除复垦协议拆除旧房,由政府组织宅基地复垦,其后形成的土地分类确权颁证给搬迁户;

2)旧房拆除过渡期不超过一年。

15.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六大体系?

健全基层组织完善公共服务创新综合治理构建特色文化建立就业创业压实党建责任

16.什么是打造搬迁社区“六个一”服务工程?

一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一个老年服务中心、一个儿童活动中心、一个平价购物中心。

下期学什么?

好不好奇呀~

医疗健康扶贫政策,了不了解呀

让我们期待下期吧

来源:铜仁市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手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