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一位享誉世界的功夫大师,他精湛的武术,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对于功夫电影独到的理解和演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世界功夫迷。 如今,斯人已逝,但其影响力为何至今不息?

已逝世45年,为何至今无人敢挑战他的武坛地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下李小龙的身体条件

1.背阔肌:扩展时周长超过1.12395米。

2.腾空前踢:高度约2米5。(可以踢碎天花板上的灯泡)

3.助跑后腾空侧踢:高度约2米。(可以凌空踢到NBA球星贾巴尔的头部,贾巴尔的身高是2米18)

4.用二节棍击出了1600磅的力量数据。

5.用侧踢可以把一只45公斤的沙袋踢破。

6.侧踢可以将5块悬空的厚木板踢碎,每块木板厚度为1英寸。

7.李小龙一拳能打出400公斤的力量,与拳王阿里相同,而阿里的体重是260磅,李小龙的体重只有130多磅。

已逝世45年,为何至今无人敢挑战他的武坛地位?

顺便说一句,李小龙全身的脂肪含量达到惊人的百分之六,而对于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脂肪含量应该是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这就是李小龙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武术成就的身体条件。但过低的脂肪其实对于其身体内脏器官的损害也是极大的。据说其身体脂肪含量最低是曾一度达到百分之一点八。可想而知,李小龙对自己的要求有多么的严苛。

其次,让我们瞧瞧李小龙在武术上的成就 。

李小龙敢于打破传的武术套路,将自己的武术思想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让它自由的流动,认识自我,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认真刻苦地锻炼完善自我,真实地表达自我,在奋斗中实现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他从咏春拳中得到领悟 发明了截拳道。而以武法为诱发,以有限为无限正是截拳道的精髓所在。

已逝世45年,为何至今无人敢挑战他的武坛地位?

李小龙看不起传统的武术套路比赛,称其为“旱地游泳”。他认为武术要大胆地去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不断锻炼来完善自己,并迫使自己创新。在巴西的综合格斗形式启发之下,李小龙在格斗理念与形式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从而开创了MMA综合格斗的先河。因为他的巨大贡献,所以为人们尊称为“MMA之父”。他也为后来风靡全球的世界顶级格斗赛事UFC的创办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已逝世45年,为何至今无人敢挑战他的武坛地位?

此外,他也曾出版了《咏春拳》《截拳道之道》等书籍以更好地阐述自己的武哲思想。他还首次在书籍中提出了“武德”的概念,将”Kung Fu”引入了英语词典,为中华武术的推广做出了卓越贡献。

已逝世45年,为何至今无人敢挑战他的武坛地位?

李小龙令人叹为观止的哲学思想到底是什么

李小龙的哲学思想,海纳百川。他对老子、周易、禅宗、尼采、克里希那穆提等的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取精去渣,化为己用。更重要的是,他能根据自己的性情、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发展,以哲引武,由武入道。在电视节目中,他曾谈到自己对于武术的理解,他认为,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如水一样。

已逝世45年,为何至今无人敢挑战他的武坛地位?

因为,水虽然是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却能滴穿最硬的物质。习武者只有达到灵活似水的境界,才能让自己随着对手而有不同的变化。

已逝世45年,为何至今无人敢挑战他的武坛地位?

李小龙的功夫电影更是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巨大窗口

李小龙代表作有很多经典影片:《唐山大兄》、《精武门》、《龙争虎斗》、《死亡游戏》其中《猛龙过江》是唯一一部由李小龙自导自拍,成就最高的一部电影,影片上映打破了内地、香港、东南亚等全亚洲票房记录,公映盛况空前,有的电影院由于安全考虑,不得不推迟上映。李小龙之所以能在香港动作电影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他高超的武艺与其个人的魅力之外,与他的电影思想也有极大的关系。与当时香港电影的传统的武侠套路不同,李小龙在电影中的形象更多是“个人”的书写,是充满了当代香港精神的个体,而非承载历史厚重感和道德责任感的符号。这样影片就被赋予了较强的现代气息,贴近了当下的观众,认同感和娱乐性也随之增强。

已逝世45年,为何至今无人敢挑战他的武坛地位?

已逝世45年,为何至今无人敢挑战他的武坛地位?

这样的美学转变是一个由概念群体形象向鲜活个体形象转变的过程,更是一种由载道向娱乐的创作观念的转变过程。李小龙电影也因此影响了以后香港电影的娱乐性倾向,促使了香港电影的本土化转型。所以他的电影才能有如此大的票房号召力

已逝世45年,为何至今无人敢挑战他的武坛地位?

作为第一位打入好莱坞的华人影星,

他与好莱坞合作的影片《龙争虎斗》在1973年一经北美上映,票房就达到了2500万美金,击败了同时期的许多好莱坞大片。这部影片也奠定了他在好莱坞的武术影星地位。

已逝世45年,为何至今无人敢挑战他的武坛地位?

已逝世45年,为何至今无人敢挑战他的武坛地位?

在李小龙所处的年代,西方人还对中国进行着封锁和丑化。他们认为中国还处在人类文明的初级阶段,因而不会诞生什么伟大的人物,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世界的思想和体系。但李小龙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也给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他们叹服于李小龙的武术成就,同时也向往着中国的武术与文化,渴望了解中国。

已逝世45年,为何至今无人敢挑战他的武坛地位?

你可以出身卑微,但必须卓然不群,纵使你将众叛亲离,也注定要重头再来。最迷人的剧情不是后来居上,而是王者归来;最伟大的战局不是尖峰对决,而是独孤求败;最完美的谢幕不是激流勇退,而是嘎然而止。美人难免迟暮,英雄方能不朽。浪花淘尽,正是好处,却是了处。如今李小龙已经离开了,但其留下的武术精神将永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