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俄罗斯对中国交付的首批苏-35目前有所进展,不过双方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这意味着中俄这笔庞大的交易可能会有所延期。中国媒体报道,由于歼-20在短期内服役的数量有限,再加上苏-35现在交付的时间具有不确定因素,为了弥补中国对尖端战机的需求,中国将立项国产化苏-35。

当初中俄之间高价购买苏-35的计划虽然已经敲定,但是还存在一些分歧和未解决的问题,中国希望每价飞机能配置六台发动机,俄方直接否定,一架战机只有两台发动机。由于这款战机的批量交易涉及到技术转让和发动机技术出口的问题,因此牵扯到的因素非常多,俄罗斯军方还怀疑中国会不会提取苏-35的发动机来广泛应用于其他战机上。

就中国空军未来的发展方向基本已经有所确定了,一方面是尽快批量化歼-20战机并且服役于空军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则是增强歼-11和歼-11D,这里指的增强主要是在动力系统上升级内部发动机,预计可能采用的是国产的新一代太行或者俄产的AL-31F都有可能。

外媒还有报道称“与苏-35存在差异的是,歼11D可能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和国产涡扇-10”这意味着中国在航天发动机上已经逐渐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了,目前中国海空军配置的飞机至少使用了四百台国产发动机,也就是说国产发动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逐渐已经可以满足国内尖端战机对动力系统的需要了。在战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上也逐渐摆脱了对外国发动机的依赖,显然西方对于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进度低估了太多太多了,也许中国在未来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上是可以超越俄罗斯的。

外购专家已经确信了中国巨资引进苏-35的目的,不是为了借此增强歼-20的局部技术,而是为了进一步升级歼-11D,也就是借鉴苏-35先进的四代半技术来强化歼-11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