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 小闫

热性惊厥是小儿最为常见的发作性症状,约有3-5%的6岁以内儿童受累,热性惊厥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体温突然升高所介导,包括免疫接种。早期研究发现,疑似免疫接种引起的热性惊厥与普通热性惊厥相似。然而我们对免疫接种后热性惊厥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认知仍然十分有限。

热性惊厥最常见于病毒感染相关的热病,在1-2岁的幼儿中最为常见,遗传、环境因素均与热性惊厥发病相关。虽然热性惊厥患儿预后相对平稳,但对于患者父母来说却是非常棘手的发作性症状。

约有30%的热性惊厥患儿会再次出现症状发作,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绝大多数出现热性惊厥的患儿长期运动行为、智力及学术成就均与正常儿童无异,且不会出现成年后的癫痫发作。

1

部分疫苗接种后热性惊厥风险增加

近来研究发现,含有百日咳、麻疹成分的疫苗以及部分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出现接种后儿童热性惊厥的风险较高。疫苗接种后的热性惊厥事件会增加家长对疫苗安全性的疑虑,进而影响后续的儿童疫苗接种信心。

在澳大利亚,2010年有一款流感疫苗因接种后热性惊厥风险增加而撤回,此后民众对流感疫苗的总体信心明显降低,且持续了数年。因此有必要详细了解疫苗接种所致热性惊厥(接种灭活疫苗2天内,减活疫苗5-14天,或联合疫苗14天内出现的热性惊厥为免疫接种相关的热性惊厥)。

本项涵盖澳大利亚5个医学中心的前瞻性研究从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共纳入1504例疑似热性惊厥发作的6岁以内患儿,1022例为初发热性惊厥,其中67例(6%)为免疫接种相关的热性惊厥,其余955例(94%)与免疫接种无关。

研究发现,免疫接种相关的热性惊厥发病更早(13月vs. 20月),两组儿童热性惊厥、癫痫家族史无明显差异,出生体重、胎龄以及慢性病等其他混杂因素间无明显差异。

在67例免疫接种相关的热性惊厥中,56例(84%)为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后出现,其余11例分别为接种百白破,流感疫苗,乙肝,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疫苗,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及水痘疫苗后出现。热性惊厥发病高峰在免疫接种后9天出现。

2

免疫接种相关的热性惊厥严重程度及预后

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后,研究发现免疫接种相关的热性惊厥与其他热性惊厥在发作时严重程度上无明显差异。绝大多数免疫接种后的热性惊厥发作时间少于15分钟,两组热性惊厥儿童初次发作后24h内再次发作的风险无明显差异。

但免疫接种相关热型惊厥的儿童抗癫痫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热性惊厥组(OR: 2.24, 95%CI 1.07-4.67)。免疫接种后热性惊厥的患儿48h内无再次症状发作,并且6月内热性惊厥再发风险无明显升高。

呼吸系统症状是免疫接种后热性惊厥儿童较为常见的临床不适,超过6成患儿有呼吸系统症状出现,约有9%的患儿有出疹,11%的患儿存在嗜睡或易怒,存在呕吐或腹泻的患儿仅为3.7%和75%。

因此,免疫接种后的热性惊厥发作与普通热性惊厥在临床严重程度和预后上无明显差异,处理方案也应相同。且无需因免疫接种后热性惊厥风险而对免疫接种产生过度担忧。

资料来源

Deng L, Gidding H, Macartney K, et al. Postvaccination Febrile Seizure Severity and Outcome. Pediatrics. 2019;143(5):e20182120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医信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