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组织和管理老君塔山庙会和“三教堂”庙宇的会首,是从周边大夼、小夼、宋家茔、三角湾、法家庄、窝洛子几个村中推举,一般是两人,在当地也有威望。老君塔山庙会。

老君塔山庙会

1945年8月当地解放后,在斗地主、分田地、分房屋的土地改革运动中,老君塔山的庙田、庙山分给了农户,庙宇中的神像也毁坏了,庙会就开始逐渐冷淡。

老君塔山在柳花泊村西北3公里处,海拔236米,面积0.6平方公里。远远望去,其山势犹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当地老百姓叫凤凰山。从前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韩姓长者做梦,梦见太上老君乘云驾雾前往东海,路过凤凰山上空,被凤凰山的美景吸引,于是便轻轻拂开云端,慢慢降落在凤凰山前。这一惊喜之梦,后来传遍乡里,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人们纷纷议论,觉得太上老君喜欢这个地方,也喜爱这一带的老百姓。半年后,人们在凤凰山前建了一个塔,名曰老君塔。据《增修胶志》记载:“因山有老君塔,故名,亦名凤凰山。”

地方志书记载,老君塔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后来,人们又在塔的北边建了一座坐北朝南、依山而起,有上、下两院,其规模在胶州城南方圆百里屈指可数的“三教堂”庙宇,历经400余年。

这座庙宇的大门位于下院,朱漆大门上写有一副对联:东鲁圣人曾向我门问至礼,西域佛子亦由吾道悟真空。门上方的横批书“三教归宗”。院内东南侧,有座石砌钟楼,内挂一口直径1米有余的铁钟。院内西北侧,有一方形圆顶塔,即老君塔。塔高3米多,塔门向南,内供老君神像一尊。院内东侧,有厢房3间,称东禅堂,为客厅。院内西侧,也有厢房3间,称西禅堂,为道士住所。

老君塔山庙会

从下院北边拾级而上,便进入上院。上院内偏东,有一“品”字形火炉,供焚香、烧纸之用。院北正中,为大殿,共3间,称“三教堂”,殿内供奉佛、儒、道三教教祖,故名。三教堂坐北向南,雄伟壮观。殿堂为重梁起架,小瓦披顶,前出檐,有两根石楹支撑。檐下有石碑4座,其中的石碑分别记载了修建三教堂的缘由、时间、及捐建人捐献款项等。

殿内正北上方,悬挂一巨幅匾额,上书“万善回归”4个大字。殿内正北,供奉着高2米许、身着金衣、慈眉善目的佛祖释迦牟尼塑像;左侧,供奉着儒教创始人孔子的塑像,其身边,是神态各异的颜渊、曾参、子思、孟子4尊塑像;右侧,供奉着素衣免冠的道教始祖老子塑像。殿内的这些泥塑神像栩栩如生。

上院东、西两侧,各有一拱门。入东拱门,小院内有偏殿3间,内供牛王、马王、僧王、龙王、送生娘娘等泥塑神像。入西拱门,小院内也有偏殿3间,内供关圣帝君、三皇姑、狐三太爷等塑像,其中三皇姑塑有18只胳膊,每只胳膊,臂手伸屈不同,各具特色。西偏殿西端,有一间祠堂,是专门供放去世道士牌位的地方,外人不准入内。上院西偏殿、东偏殿与大殿形成两低一高“山”字形布局,颇为壮观。

“三教堂”建成后,修建者便定阴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生日这天为“三教堂”一年一度庙会日(也称山会)。庙会一连3天,天天都有前来恭奉神灵的善男信女。后来,组织和管理“三教堂”的会首又在庙宇前修建了戏台,拓宽了戏台四周的场地。由此,一年一度的庙会(阴历四月初八至初十)影响就逐年扩大了。

老君塔山庙会

组织和管理老君塔山庙会和“三教堂”庙宇的会首,是从周边大夼、小夼、宋家茔、三角湾、法家庄、窝洛子几个村中推举,一般是两人,在当地也有威望。民国时期推举的会首先是大夼村的韩禄广、韩继绪,后来是窝洛子村的薛鉴堂、薛俊亭。他们平日管理着大夼村施舍的80亩庙田(道士种20亩,出租60亩)和法家庄村施舍的一座庙山,以及庙宇的修缮等事务。

在临近庙会的日子,会首就忙开了,既要操持准备庙会仪式,又要请宾客、戏班,还要摊派筹措庙会费用。这就需要一个一心靠实的账房先生。民国时期最后一个账房先生是大夼村的韩恒谦。会首和账房先生对庙会事宜总是事先做好了安排。

每年阴历四月初八庙会这一天清早,山庙钟鸣庙门大开时,早早来到庙门外等待祈福进香还愿的香客一拥而入,争烧第一柱香。

早饭过后,庙会仪式开始前,会首先让戏班班主安排好鼓乐队,后引领宾客走进上院。待一切就绪后,庙会仪式便在庄严、隆重、肃静的气氛中开始了。

庙会司仪是其中一个会首。在有节奏的鼓乐烘托声中,主持道士引领宾客一一上香行礼参拜供奉的佛、儒、道三教神像。随后再依次进下院,向老君塔内供奉的老君神像以及在上院东拱门内和西拱门内的各神像一一上香参拜。完毕后都来到香炉前聚齐,聆听另一位会首站在香炉后的高声颂词。每年的颂词有所不同,但都不会缺少祈祷“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神灵庇佑、万民安康幸福”之类的词句。

老君塔山庙会

庙会仪式一结束,接下来就是唱大戏,民国后期一般请当地有名的“怀豫戏班”。在庙会日的前一天,早早搭建好戏台,请人为戏台写上对联。戏台是用木柱、木板和苇席等搭成,前台上额写有“敬答神庥”4个大字,两边的对联今年是“红粉佳人看足下悠悠大哉,白面书生问腹内空空如也”,明年是“装谁像谁谁装谁谁能像谁,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每年不重样。

在戏台的下面,会首也是做了入乡随俗的安排:在戏台前两排安排了“赤座”,以备请来的宾客入座;在戏台前听戏区用石灰水划成男左区和女右区。为演好和听好大戏,会首还雇佣了不少人维持庙会秩序,做好接待服务。

大戏开始时,先是锣鼓齐鸣,渲染一下场子,接着是会首请宾客入座,再登台发表一番欢迎宾客、庆典庙会之意的讲话。听戏人在等待中戏班报幕人报幕了,大戏便开始了。大戏连唱3天,剧目还真是不少,像《古城会》《诸葛亮招亲》《洞宾戏牡丹》《甘露寺》《武家坡》《哭长城》《四郎探母》《李陵碑》《打金枝》等都是一些人们爱听爱看的传统剧目。来听戏的人们虽然是周边村种地的老百姓,但还是换上早早准备好的新衣服。有的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还真是在认真听戏,可一些年轻人,尤其是一些孩子,他们坐不住,到处去看热闹。

老君塔山庙会

在3天庙会期间,除了听戏的,看耍杂技的人以外,还有一些着装打扮特别操着南腔北调口音外地的做生意买卖人格外引人注意。在老君塔山前,来自方圆百里的这些生意人,或用马车拉牲口驮,或用人力担挑推拿,都备了各种奇货异珍,各种山珍海品,提前一天来到这山坡上,在市行里选好位置,支蓬、设帐,把货安顿好。

这其中有:潍县的年画和风筝,湖州的毛笔,安徽的石墨,南方的竹器,平度的风箱,德州的扒鸡,胶州的毡帽,高密的童男女“头子”和“鞋脚”,诸城的旱烟,泊里的红席,山家村的苇笠,张家楼的雏鸡等等。在这平日荒凉的山坡上,显得异常热闹。夜幕降临,满山坡上灯火通明,犹如不夜之城。

这期间,当地的生意人主要经营农副、农需、渔牧产品、日用生活用品及一些手工制作与加工。这些人一般在当日天亮前到,占上个好摊位,备足和整理好经营物品。庙会上,还有一些要饭的、“叫街”的、卖唱的、“打竹板”的、说“武老二”的等等。这些人有的出没在穿梭的人群中,有的还被一部分人围在其中。他们虽然不是那么光彩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但是为了生计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那时候也有不少慈善为怀的人同情和帮助他们。

老君塔山庙会

有两处地方格外惹人注目。一处是牲口市。这里有来自鲁南的驴,里岔的黑猪,五莲的山羊,以及当地的猪、羊、牛、马、骡子。这里的买和卖,一般都是由经纪人做中介,他们与买主和卖主来回串通谈价钱,不是竖指头,就是说行话。另一处是解放前集店市场上少不了的赌场。有“看牌”和“看马掌”的,有“打麻将”和“打小色”的,还有“押宝”和“推牌九”的……在这些人中,有的输了钱和地,有的输了房子,还有的连老婆都赌上了。那场景,有骂骂咧咧的,有哭泣不已的,还有争执不休的,一派乌烟瘴气。

这个时候,正好是当地新鲜的樱珠刚上市,还有水萝卜及一些新鲜蔬菜,更少不了诸如火烧、油条、豆腐、水饺、粽子、海鲜等小吃和食品。来了这么多人,要吃要喝的,水在这里就显得稀贵了,有的摊铺自带,有的摊铺要到山下很远的庙前沟去挑,经常挑来的是些“黄泥汤子”。

整个庙会期间,人多物品也多,有些买卖人生意红火,这是不待说的,可居住在老君塔山周边村的各家各户都忙坏了。他们在这几天里,像过年一样,割肉买鱼,烧菜做饭,招待前来赶庙会、听大戏的远近亲朋好友。有的人家的亲朋好友一住就是好几天。

老君塔山庙会

可惜,1949年5月第三次解放薛家岛期间,老君塔及“三教堂”庙宇被当地民兵拆了,把拆的木料运送到薛家岛修筑了工事。

庙会也从此不复存在了。

文/韩修文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成员。红石崖街道大夼社区居民。曾任青岛西海岸新区花林小学校长。曾在灵珠山街道文史办工作,任原黄岛文史资料第八辑《黄岛往事》灵珠山街道卷编辑及《灵珠山街道志》编辑。

主播/大白菜

简介:上泉朗诵社名誉社长。记得老黄岛一位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语言的本身就是一种遮蔽。咋听一身冷汗,再琢已然释怀。表里之间如何辨得真假虚实!从真实中觅心境,于虚无里用真情。什么都藏不住。当然声音更是这样。一棵土生土长的大白菜。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校稿:王玉来

复审:静 秋

发布:宋荣芳

西海岸人文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