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许多体积或大或小的陨石或者行星,他们的运动轨迹没有规律,在宇宙中自由地游走。因此,难免有些陨石会撞向地球,所幸的是地球有大气层的保护,小的陨石撞向地球时,大气层会将其燃烧化成尘埃,不会对人类生活的区域造成影响。体积较大的陨石经过大气层后体积会有大幅度地减小,即使掉落在地球上,也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其实,人类最需要防备的并非陨石,而是一些可能会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其冲击力远大于陨石。在2016年,NASA发现有一颗小行星的运动轨迹直奔地球而来,很有可能最终会撞上地球,所幸的是最终小行星和地球“擦肩而过”,地球逃过一劫。不少人担心:即使这次地球躲过去了,下次还会这么幸运吗?

2月,几位俄罗斯科学家模拟了利用核弹撞向小行星的实验,发现只要正确预判小行星的运动轨道,就能利用核弹将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或大陨石炸毁。在小行星进入大气圈后,核弹会瞄准它并发射,让小行星在落地前就被完全炸碎。

负责中国航天工程的科学家徐保华表示,人类目前已经具备了用核弹摧毁一个小行星的能力。目前全球已经通过监测仪建立了全面的观测网,能够提前几个月或几年发现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但碍于其运动轨迹的不稳定性,小行星具体在哪个位置和时间进入大气,只能够提前数小时得到精准的数据。

还需要科学家们注意的是,有可能一个核弹并不能彻底炸毁小行星,要通过同时发射多颗核弹来实现彻底炸毁小行星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