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了殲滅越軍“飛虎團”,第55軍奉命加強預備炮兵第1師52團(122加農炮)、炮兵第3師12團(欠1、3營,130加農炮)、反坦克導彈連(紅箭-73反坦克導彈)、工兵2團道路連,並指揮廣西邊防第1團4、6、7連,全軍6萬餘人成一個梯隊,形成對敵十比一的兵力優勢較大炮火優勢。這個“飛虎團”步兵12團負責邊境重鎮同登地區的防禦,由團長阮春慶,政委童士才指揮,並配屬炮兵68團2個營、獨立205營和公安12團1營、105公安屯,總兵力約5000人左右。

歷史上,越南人民軍是在抗日、抗法戰爭的烽火中成長壯大起來的。最開始只有武元甲率領的34個人和20支槍,逐漸發展出排、連、營級分隊,並將精銳機動單位合編成步兵團,使力量分散的游擊戰上升爲運動游擊戰。新中國成立後,越南得到了中國的大力幫助,初步建立了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游擊隊三結合的武裝體系。在軍隊編制上,將若干比較精銳的步兵團組建爲步兵師,大大加強了野戰機動力量,同時又組建數量較多的獨立步兵團,一方面協助步兵師作戰,另一方面也作爲組建新步兵師的基礎力量。越南人民軍歷史上先後組建了50多個步兵師,基本都是以一個或兩個骨幹步兵團爲基礎擴建起來的,這些團的作戰風格也深深影響了日後新師作戰風格的養成。

那麼本文的主題就來了。在越南人民軍的序列中,有一個步兵團隊在歷史上被稱爲“飛虎團”。是哪個呢?越南人民軍步兵第3師12團(越語中稱爲越南人民軍步兵第3師團第12中團)。與朝鮮戰爭中那個有名的南朝鮮軍首都師的“白虎團”不同,越軍中的這個“飛虎團”在中國國內則鮮爲人知。

越南人民軍步兵第3師是1965年9月在越南南方平定省組建的,別稱“金星師”,意思是南方的一顆金星,象徵着勝利的榮譽。該師是在越南南方與美軍和南越國軍作戰的主力步兵師之一,擅長進攻,能打近戰夜戰,對山林地帶攻防作戰和交通破襲作戰均有一定經驗。步兵12團爲第3師的骨幹主力團,組建歷史久,官兵素質好,榮譽感強,擅長運動奔襲,曾獲“英雄團”稱號。越南統一之後,步兵第3師奉命北調,後進駐諒山省中越邊境地區,歸第一軍區指揮,成爲對中國進行武裝挑釁的邊境支柱部隊之一。其中步兵12團更是官兵狂妄,磨刀霍霍,據說曾喊出了“攻可打到友誼關喫早飯,守可堅持三個月”的猖狂叫囂。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根據廣州軍區命令,陸軍第55軍集結到廣西友誼關方向,劍指同登、諒山,向越軍步兵第3師發起大規模突擊。這個“飛虎團”步兵12團負責邊境重鎮同登地區的防禦,由團長阮春慶,政委童士才指揮,並配屬炮兵68團2個營、獨立205營和公安12團1營、105公安屯,總兵力約5000人左右。

同登越軍將主要兵力配置在以同登鎮爲中心的公路、鐵路兩側要點和城鎮附近,構築和設置了大量的火力點、掩蔽部、工事、障礙物。除同登火車站構築了有坑道和永備工事外,在同登周圍各要點和同登附近的1、4號公路兩側各要點上,均構築了2-3條可容納10-12人的馬蹄形、丁字形短洞、A字型掩蔽部、土木質工事和火力點,並以交通壕相連,形成支撐點式環形防禦體系。在邊境便於人馬通行的地段,設置了防步兵地雷場、鐵絲網、鐵刺、竹籤、陷阱等障礙物。在便於坦克運動的友誼關至同登的1號公路上,設有防坦克障礙和防坦克雷場等13道障礙帶。邊境弄懷至苦大的簡易公路上,也設有防坦克雷場、防坦克壕、攔障及石牆等障礙物。相對而言,同登以東方向的越軍兵力較少,防禦較爲薄弱。“飛虎團”上下兵驕將傲,非常自信,揚言“中國人要拿下同登至少需要三個月!”

爲了殲滅越軍“飛虎團”,第55軍奉命加強預備炮兵第1師52團(122加農炮)、炮兵第3師12團(欠1、3營,130加農炮)、反坦克導彈連(紅箭-73反坦克導彈)、工兵2團道路連,並指揮廣西邊防第1團4、6、7連,全軍6萬餘人成一個梯隊,形成對敵十比一的兵力優勢較大炮火優勢。第55軍軍長朱月華、代政委郭長增等決心以163師擔任正面主攻,165師擔任右翼助攻,164師擔任左翼助攻,分散配置軍坦克團協同步兵作戰,在炮兵支援下從邊境突出部的東、中、西三面同時發起攻擊,猛虎撲食,計劃用5天左右時間首先殲滅同登地區守敵,爾後再攻諒山。

163師489團在同登鬼屯炮臺俘獲的越軍“飛虎團”的一名幹事

這一仗一波三折,一連持續7天,打得極爲精彩激烈,堪稱此次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最出彩的一次加強軍級進攻戰鬥。最後第55軍勝利攻克同登,基本殲滅越軍第3師12團、炮兵68團2個營、獨立205營、公安12團1營、高祿縣獨立第8營、第3師偵察排和巴山公安屯,共擊斃越軍3973人,俘敵58人,同時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第55軍在戰鬥中傷亡2220人,敵我交換比爲1.8:1。越軍“飛虎團”後來雖重建了部隊,但已經被打沒了靈魂,不再是當年的驕橫勁旅了。

那麼問題來了,越軍步兵12團的“飛虎團”之稱是從哪裏來的呢?從戰史資料上看,所謂“飛虎團”的說法最早出現於1979年戰中和戰後國內的一些宣傳報道和出版書籍中。當時一些文章中稱固守同登地區的越軍叫“飛虎團”,既狂妄又狡猾,自吹能攻善守,實際能藏慣溜,終究還是成爲了被中國邊防部隊圍殲的“甕中之鱉”。在1981年拍攝上映的電影《新兵馬強》中,董子武飾演的連長就指明當面的越軍部隊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赫赫有名的“飛虎團”,顯然也是來自於上述的宣傳報道。後來知道了,在同登地區被中國軍隊圍殲的越軍番號是步兵第3師12團。而其“飛虎團”之稱是怎麼來的,還沒有見到過正本清源地解讀。至少,從現在披露出來的越方資料看,也未能發現所謂“飛虎團”的出處。不過,在2012年出版的原陸軍第55軍163師副參謀長戴倫喜所著的《疆埸碧血——陸軍163師79年越戰實錄 》一書中披露,該師489團6連在同登戰鬥中曾攻佔了越軍步兵12團的指揮所,搜剿時在地下會議室的牆壁上發現了一面硃紅色的長方形旗幟,上繡有越南人民軍軍徽和一隻張着血盆大口的華南猛虎。或許,這就是所謂“飛虎團”之稱的由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