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本次校友发言代表,刘桂华自豪地说同学们没有辜负学校的教育与培养。5月12日,我校预科教育学院(原中央民族学院预科一部)66-68届40余位校友不顾年高路远,从祖国四面八方重聚母校,共叙同窗情谊,感受母校发展,对民大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溢于言表,感情历久弥新。

不忘初心,再聚民大。5月12日,我校预科教育学院(原中央民族学院预科一部)66-68届40余位校友不顾年高路远,从祖国四面八方重聚母校,共叙同窗情谊,感受母校发展,对民大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溢于言表,感情历久弥新。

“我们可以说是克服了千难万险,

踏遍了千山万水才又聚到了一起。”

对于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原中央民族学院预科一部)这三届同学来说,这样的一次重逢是来之不易的。在这群同学中,年纪最小的也已经70高龄。从母校毕业后,许多人对于民大的记忆定格在了50年前。这一次的重聚,既是对于旧日片段的一次重拾,也可以说是一次记忆的更新。

这一次相聚,校友们谈起了青春时闪亮的日子,与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紧紧相拥,与一直挂念的老师们重温深厚情谊。故地重游,他们有说不完的回忆;感怀故人,他们又数度落泪……这一场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同学会,是一趟开往过去的时光列车,他们又回到了民大——所有青春故事的起点。

预科教育学院是民大最早创立的学院之一,也是民大最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学院之一。无数少数民子学子从这里出发,投入到奉献祖国的伟大建设中,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由校友提供的两张老照片,我们得以领略半个世纪前民大学子的风采。

大礼堂前的合影

作为本次校友发言代表,刘桂华自豪地说同学们没有辜负学校的教育与培养。“毕业之后,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好多同学都成为了单位中的骨干。我们的同学分散在全国各地,却都无时不刻不在想念母校、老师与同学们。能来民大读书成才、奉献祖国,我们是幸运的。今天能在50年后重聚母校,我们是幸福的。”

来自广西的蒙翠菊是民大预科68届的学生,15岁时她来到民大上学。“当年还是大山来的小姑娘,住在学生5号宿舍楼。”出于安全考虑,她的这次行程由她的孙子陪同。我们了解到,她的孙子也是民大毕业生。老人还有一位孙女,正在备战今年高考。“我还要让她读民大!”一入民大门,一生民大人。“民大就像家,是一个可以让人安心的地方。”

来自朝鲜族的朴太月细数了民大的变化。“曾经的3号楼没有变,原来是院长(校长)办公室。原来的教学楼1号楼只留下了一半。现在学校的绿化搞得很好,整个运动场变化很大。记得在当年的运动会上,学生们只能自己搭个板子,连主席台都是现搭的。

扎西央宗来自藏区,今日身着蓝色藏袍,步履飞扬。在路上反复确认“我们当时就住在5号楼,5号楼还在不在呀?我们宿舍前面有柿子树,柿子还没熟就都被摘了。我当时是体操队的,平常训练多,粮票也比别人发的多,吃不完还会送给男同学们。

张建国校友回忆着那时学校的福利,“当时我们学校的政策可好哦,来回的车票都是国家报销的。学校发放粮票,每个季度还会发衣服穿,伙食也好,早上还供应鸡蛋。”

王玉芬校友同样从贵州赶来,特意穿了一套鲜艳的民族服装。“当时学校组织的活动可多喽!我当时还被选进了仪仗队,国庆节和同学们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大庆,现在想想还觉得幸运。”怀揣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对校友的同窗之情,王玉芬以一首《报答》献给了亲爱的师友:

是你给我幸福,铺开春光明媚

是你给我理想,让人神往心醉

报答你啊只有一句话

奉献不已 鞠躬尽瘁

今年已96岁高龄的姚世珍老师受同学们的热情邀请,也出席了这一次的同学聚会,而她与其中大多数人的上一次见面,已经要追溯到半个世纪以前。为了这次来之不易的相聚,姚老师亲自准备了进场的签名册,并在上题写:

同学情情深义重,五湖四海心相通

师生情情深似海,天涯地角牵心怀

不仅如此,姚老师还特意将三届同学的名字誊写在了纸上,好将学生的姓名与样貌一一对应。“很多学生都已经50多年没见了,上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都大家都还是青丝少年,如今都满头白发了。”

同学们在老师的名单里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赖志政校友为了这次的聚会还即兴创作了一首诗,他说这是为圆梦母校师生相聚而作。在聚会的最后,他为各位老师和老同学深情地朗诵起来:

让我们举起相聚的酒杯,互道一声:珍重!

骄傲地说:我们还行!

让我们尽情地欢唱,尽情地畅谈

祝老师们长寿

我们还年轻!健康!

我们有的是不老的光阴!

赖志政校友的手稿

此时恰逢毕业季,看到校园内拍着毕业照的活力青年们,校友们心里感慨万千。校友们说他们在民大的所学所获是受用终身的。对于民大的同学们,他们也给出了自己真挚的寄语。

席树林

现在的学生真的很幸福,党的政策很好,我们不能辜负党和政府,不能辜负老师的培养。我们这一代人一辈子勤勤恳恳为国家做贡献,淡泊名利,现在的年轻人要争取今后为家乡、为祖国多做贡献。也希望大家每个人家庭幸福。

张兴江

我的同学们都很争气,在各行各业为国家、民族地区做着贡献,这些得益于老师们的培养,要感谢老师的心血。现在的条件更好,大家要珍惜自己读书的时光,努力学习奋斗,不负大好的青春年华。希望民大学子在毕业后能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也要记得回报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斯琴

我希望学生们可以珍惜民大的一切,珍惜民大带给你的那些温暖。民大的老师都非常亲切,其他工作人员待我们也非常好。食堂的大师傅都像爱护小孩子一样爱护我们。平时我们有事情去晚了,师傅们都会单独做饭给我们吃。我是蒙古族,其它同学也都来自全国各地,饮食习惯各有不同,但师傅们会照顾到我们每一个人,记住我们的饮食偏好,这些记忆都是让我一生难忘的。

刘延龄

民大教会了我要有吃苦的精神。毕业后,我自学财会,在甘孜报社财务部上班。我也这样要求我的子女,我的大儿子以全州第一的成绩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在央财研究生毕业,现在在甘孜州人民银行工作。希望同学们学会感恩。今天看到老师,她还给我夹菜,像妈妈一样,我心里特别感动。还记得刚来这儿时,老师会给我们洗头,教我们游泳,是老师亲手把我们被养成合格的民族干部。没有党的民族政策,没有毛主席,我们不会有今天!

我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张艳丽与老校友们亲切交流,在校友座谈会上,她代表学校对老校友们致以了真诚的谢意:“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各位校友带着在母校获得的成长与收获,在祖国建设的广阔天地施展拳脚,在各行各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母校以你们为荣!”

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重逢

一段回望青春岁月的旅程

时间没有消减每个人心中的炙热感情

华发与皱纹也没有遮盖你们青春的容颜

你们归来,永远是少年!

消息由校友工作办公室提供

采访王 璞 何 荷 马思玉 袁甜甜 王致贤

文字|王致贤

摄影|哈千汇 彭雅婷 向雨暄 王致贤 毛嫣然

编辑|吴 越

责编|向雨暄

主编|李红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