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爸妈营说】

本文是爸妈营【健康教育专题】的一篇好文

关注“爸妈营”,在主菜单回复“健康

可查看超过200篇健康教育专题】好文

作者:陈小舒,公共卫生学博士,专注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发布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分享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公众号:夏天的陈小舒(Shu_DrChen)

前不久,一个微信好友发消息来咨询孩子的步态问题。妈妈先是认为孩子有点X形腿,通常来说,2-7岁的孩子有些X形腿是正常的,但后来看了妈妈发来的视频,小朋友的步态的确存在左右不对称的情况,这就需要看医生诊断了。

到底什么情况下宝宝的腿型是正常的发育过程中的暂时现象(生理性),什么情况下疾病导致的?什么情况下孩子的步态是会随着成长自行纠正的,而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进行矫正呢?

十多年前,那时候我还在成都上大学,还记得一个周末的晚上和同学在天府广场附近买东西,期间身边经过了一对夫妇和一个小孩。

孩子大概5、6岁吧,他们三人从我身后走来,再到超过我。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我听到孩子的妈妈不断严厉地纠正着孩子走路的“内八字”。孩子的爸爸可能觉得有点听不下去,让妈妈不要一直说,但那位妈妈仍然非常执着地站在小孩身后1米左右的地方跟着,不断提醒着小孩走路不要“内八”。

他们对话的具体内容我有点模糊了,但那个小男孩手足无措,甚至仿佛快要不会走路的样子深深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这让我不禁又想到很多父母担心自己小孩的腿“不够直”,于是给孩子绑腿(极其不科学,千万别绑!),或者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怀疑尿不湿会让孩子变成罗圈腿(O型腿),坚持给小宝宝用自制尿布。

小孩子腿不够直、走路姿势“不标准”,这让不爸爸妈妈长很紧张,一方面担心孩子的外形受影响,另一方面也担心孩子是不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大家的担忧完全可以理解,但绝大多数时候这些担忧都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大部分孩子的腿不够直、走路姿势不标准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的一部分,绝不是因为用了尿不湿、也不是因为没绑腿。

换句话说,这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往往会随着年龄增大而自我矫正。比如我们在小孩子身上常见的O型腿、X型腿就是因为我们人类在7岁以前,下肢的力线会经历一系列变化引起的:

首先是出生到18个月左右的O型腿(膝内翻),接着变为中立位(18个月到2岁左右),然后发展为X型腿(膝外翻),一般在4、5岁时达到最大外翻,此后X型腿的程度慢慢好转,到7岁左右时,小孩下肢的力线基本和成人差不多了,略微外翻。

O型腿(膝内翻)

从出生到小朋友1岁半,O型腿很常见,表现为双腿自然伸直或者站立时,双脚的踝关节内侧可以相碰,但双膝不能靠拢。

当孩子开始站立和走路后,O型腿的程度一般会增加,而且比较早开始走路的孩子可能O型腿的程度更大。大部分情况下这些都是正常的,孩子在1岁半到2岁时会自发纠正,慢慢变直。

不过也有极少数小朋友的O型腿由病理情况导致,比如佝偻病引起的O型腿,如果不加以处理,病情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善。

佝偻病最常见的病因是体内缺乏维生素D和钙元素,骨骼变薄、变脆弱,部分佝偻病的患儿就会呈现“O形腿“。

维生素D主要由皮肤经阳光照射后合成(不抹防晒霜),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食物有油性鱼类(比如鲑鱼、沙丁鱼)以及蛋类。如果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室内或者住在阳光少、纬度高的地方,又很少进食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那么可能有体内维生素D水平过低的风险。

对婴幼儿来说,最主要的钙元素来源包括母乳、配方奶、鲜牛奶和奶制品。而这些通常是婴幼儿的主要食物,所以他们其实很少发生缺钙。在维生素D充足的前提下,除非钙的摄入量非常非常低,才可能因为缺钙引起佝偻病。

总体来说,我国城市里,因为缺少维生素D和钙元素导致的佝偻病已经不常见了。

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也可能引起佝偻病,比如遗传型低磷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这种疾病会导致大量磷从尿中丢失,引起血磷降低和骨矿化障碍,从而无法形成强健的骨组织。

如果爸爸妈妈不放心,担心孩子是病理性的O型腿,比如超过2岁仍然有明显的O型腿、两腿的弯曲不对称,或者超过2岁O型腿同时有胸部肋骨的凸起等情况,最好到医院请医生做进一步诊断。

X型腿(膝外翻)

X型腿和O型腿的表现正好相反,是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双膝可以靠拢,但双脚的踝关节内侧无法相碰。

生理性X型腿一般出现在2-5岁,且在4岁左右最为明显,出现生理性X型腿的孩子,两腿的弯曲程度是对称,身材也正常。

但如果有以下这些情况往往提示病理性X型腿,需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请医生检查:

  • X型腿的出现不在2-7岁之间
  • 4、5岁后情况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好转,甚至反而恶化
  • 单侧出现膝外翻
  • 双腿弯曲不对称
  • 膝盖疼痛或走路时膝关节突向内侧
  • X型腿症状非常明显(双膝并拢时双踝间距>8厘米)

导致儿童病理性X型腿的主要原因有:

  • 佝偻病;
  • 膝盖承受过大的压力,比如肥胖、膝关节韧带功能不全;
  • 膝盖/下肢骨骼外伤或感染;
  • 患有影响骨骼或关节生长发育的疾病。

病理性X型腿的治疗原则和O型腿相似,都需要首先解决基础病因,在此基础上,如果腿部仍有畸形,再考虑采用手术治疗予以矫正。(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内八字、外八字步态

如果注意观察孩子走路,你会发现大多数孩子走路都是内八或者外八字步态,这其实是怀孕期间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特殊的姿势导致的。这种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不正常”大部分也会随着孩子成长发育自行改善,很少持续到青春期。

比如一项研究发现,在700多名正常受试者中(其中有幼儿园和小学的小朋友,也有初中和技术学校的学生)内八字步态的总发生率是16%,其中4岁儿童中30%有内八,但成人中这个比例下降到了4%。

UpToDate临床顾问指出,对大多数走路内八或外八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干预(而且通常也是唯一需要的干预)是让父母和祖父母安心。尤其不少家长认为走路内八或者外八字是严重的腿部畸形,会试图用很多方法来矫正,比如买专用的鞋、左右鞋反穿、使用矫形器等,但这些都已经被证实是没有效果的。儿童使用矫形器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不良影响,比如心理负担、对睡眠和玩耍锻炼的干扰等等。

其实走路内八一般不会引起疼痛,也不会影响孩子发育,只是内八步态的小朋友可能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走路蹒跚和绊倒。但家长要知道,即使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内八字没有完全恢复,也极少存在长期的功能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也有极小一部分孩子的内八或外八字是病理原因导致的,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自行恢复。如果孩子走路内八或外八,且出现了下列情况,就最好到医院请医生做体格检查,排除病理性原因。

  • 单侧或不对称的外八或内八;
  • 髋部或下肢有疼痛;
  • 走路或奔跑时出现跛行;
  • 8岁后有外观上或功能上不能接受的外八或内八字步态;
  • 有重度跖内收(即下图中severe所示,且不能被动纠正到normal所呈现的状态)。

扁平足

扁平足就是足部站立时,内侧脚弓消失,脚底呈现扁平的情况。生理性扁平足在年龄较小的孩子也很常见,很多孩子要在6岁、甚至8岁以后扁平足的状况才会大大改善。如果发现孩子有扁平足,但用垫脚站立时,仍然可以观察到足弓,那么往往不需要治疗。

有研究统计发现,2岁以下的小孩几乎全是扁平足,3岁的孩子中扁平足有80%,但是到了10岁就只剩下4%了。这也表示绝大部分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足弓的肌肉韧带会发育完善。婴幼儿期的扁平足一般都没有症状,不常出现疼痛,也通常不必治疗。

进入学童期后,因为运动、长时间站立、行走的机会增多,小朋友的扁平足症状可能更容易表现出来,一些孩子可能会抱怨站不久或者走路久了脚疼,家长还可以观察到小孩的鞋跟内侧更容易磨损。

对于生理性扁平足最佳的治疗方法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足跟支撑充分和构造合理的减震鞋(大家不要在未经医生评估之前自行购买市场上销售的矫正鞋、足弓垫等)。

生理性扁平足是禁用硬性矫形器的,因为强行形成足弓可能引起疼痛和其他症状,而且也没有证据显示这种矫形器可以改变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另外,生理性偏平足可以做一些脚部的小肌肉运动,比如用脚趾去抓地上的毛巾或笔,有助于减轻因为扁平足引起的不适。

但是如果扁平足的孩子感到脚痛及肿胀、小腿外侧酸痛、活动受限、或垫脚站立时仍然无法观察到足弓,则应该及时就医,请专业医务人员诊断,评估是否需要接受矫正和治疗。

所以,很多时候,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小问题,真的就是顺其自然,静待花开——它们都会随着成长自然而然地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当然可以为孩子示范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以及提醒孩子保持好的仪态,不过最好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用强行纠正。

如果确实有出现前文提到的那些需要看医生的情况,我们也需要引起重视,尽早带孩子就医。

爸妈营的成长日记本上线

试试记下你的孩子成长吧!

看着孩子的变化

一定会非常感慨

点击 ☞米兰达可儿、应采儿、陈奕迅家都爱!轻盈透气,柔软舒适,1年能穿200天!亲子、情侣随意搭!

点击 ☞一周穿8天都不够!比裸睡还舒服,美到犯规!

点击 ☞“富察皇后”月瘦20斤,闪电瘦身的秘诀竟然是它?1袋仅11卡,足足顶一餐!

点击 ☞不节食、不吃药,一月能瘦10斤?用它10分钟=健身房1小时!躺着“享”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