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令以色列最头疼的暗杀目标:危险到来前总能化险为夷

【军武次位面】 作者:风林火山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领导巴勒斯坦人民争取独立的道路上,他曾多次成为暗杀的目标,经历各种大难50余次。在许多筹划周密的暗杀事件中,保安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之所以每次都能逢凶化吉,死里逃生。用他身边一位负责安全事务的高级官员的话说“60%靠他的鼻子和眼睛,30%靠运气,10%才是保安人员的功劳。”

▲巴勒斯坦民族之魂——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的第六感有着传奇般的神奇力量,他往往能在死神来临之前嗅出味道来。阿拉法特第一次遇险是在1967年末。当时,以色列情报机构得知他在约旦河西岸一个叫拉曼腊赫的村庄住宿,便迅速派出数十名精干士兵悄悄接近这个村子。等他们闯进阿拉法特的房间时,他们发现床上还热乎乎的,显然阿拉法特几分钟之前还在这里。难道有人发出了警报?当然不是,是几声犬吠引起了阿拉法特的警觉,他推开房间后窗,跳上停在房后的汽车飞驰而去。

另一次是1969年7月,阿拉法特正在约旦首都安曼的的“法塔赫”游击队驻地开会研究局势,突然一个卫兵拿进来个邮包,上面写着“阿拉法特兄亲启”,阿拉法特看到后立即下令把这个包裹拿走,并斩钉截铁地说:“这是一枚炸弹!我嗅出了它的味道。”他的卫兵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打开这个包裹时果然发生了爆炸。

▲巴勒斯也民众向以色列坦克扔石头

还有一次,阿拉法特只身来到以色列占领的东耶路撒冷执行任务。天色已晚,他决定到附近的一个秘密联络点过夜。他装扮成一位老人,来到了联络点门口。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从他心底升起。他停住脚步,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个地方不能住。”随即转身离去。果然,他走后不到半个小时,以色列军队就包围了这所房子。

阿拉法特的个人魅力是他多次成功避开死神迫踪的“独门武器”。1976年,“摩萨德”采用恩威兼施的两面手法,在欧洲的巴勒斯坦留学生中发展了一批间谍。这些人中,有的是死心塌地为主子效力,但更更多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潜伏在阿拉法特身边的间谍阿布萨伊德就属于后一种。以色列给他配备了最先进的通讯设备微型发报机,形状像一把梳子。几年间,他用这个发报机向“摩萨德”发去了大量的重要情报,给巴解组织的工作造成不小的破坏。

▲阿拉法特与卡扎菲

一天,萨伊德接到上面指示,命令他伺机毒死阿拉法特。毒药只有米粒般大小,放在饭中,真假难辨。由于萨伊德就在阿拉法特身边工作,投药十分容易,但几次他都下不了手。因为他骨子里仍是个巴勒斯坦人,而且在几年的接触中,他感受到阿拉法特巨大的人格魅力,对他产生了无限的敬意。在日常工作中、他也感到阿拉法特是一个可亲近的、值得保护的人。毒死他,自己无无疑将成为巴勒坦人民的千古罪人。为此,萨伊德寝食不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主动向巴安全部门投案自首。阿拉法特再次躲开了死神的追击。

▲1974年阿拉法特在联合国演讲

国际社会的力量也使阿拉法特走出过死神的阴影。阿拉法特的专机是民航标志的,并没有强大的空中作战能力,尽管在许多次飞行中,他的专机在中东上空遇上以色列战斗机,甚至被以色列战斗机跟踪过,但他都能安然到达目的地地,因为以色列对空中袭击阿拉法特心有余悸。

1973年2月的一天,一架利比亚客机正飞越海湾。在西奈半岛上空时,一枚呼啸而来的导弹击中了它,机上100名旅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事后经调查,这起空难的肇事者是以色列空军的战斗机。以色列空军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原因就在于“摩萨德”的绝密情报断定阿拉法特就在这架客机上。牺牲一架客机、招致世界奥论的攻击与干掉阿拉法特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舍不得孩子套不来狼,以色列最高决策层立即决定对这架客机实施攻击。

当然,这一次他们是偷鸡不成拾把米。尽管事后美国给予了庇护,但世界舆论的强烈遣责仍使以色列抬不起头来。此后,以色列战斗机再也不敢贸然向与民航客机没有什么两样的专机开火,因为他们始终都无法完全确定,哪一架带有民航标志的客机一定是阿拉法特的专机,而不再是载着其他乘客。阿拉法特幽默地说,这是因为以色列再也付不起像1973年击落利比亚民航客机那样大的代价了。因此,阿拉法特乘坐民航专机反而比其它交通工具更为安全。

在长期的斗争中,阿拉法特学会了如何伪装自己,蒙骗敌人。他常常将自已装扮成老人。有一次,阿拉法特搭乘的公共汽车在半路上遭到以色列安全部队的检查,以色列士兵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位乘客进行认真搜查。车上坐着一个牧羊老头,穿着破烂不堪的长袍,颇有几分猥琐。以色列士兵皱着眉头放过了他。这个士兵哪里知道,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正是他们要搜捕的赫赫有名的阿拉法特。为了防止敌人的暗算,巴解保安人员为阿拉法特制定了非常严密的安全措施。他行踪飘忽不定,夜间常易住所,从不在一处定居,他的警卫为他准备了十几辆不同型号的防弹汽车,供他随时调用。

▲阿拉法特妻子苏哈

阿拉法特出访从不事先透露动身时间和目的地,甚至他的妻子苏哈有时都不能确切地知道他的行踪。阿拉法特说:“谁都不知道今晚我将在哪里睡觉。我坐上汽车只告诉司机去哪里,飞行员有时也是在飞机升空后才被告知降落地点。”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阿拉法特根根本不住在任何房子里,而是以汽车甚至桥下为“家”。1982年8月的一个深夜,阿拉拉法特正在一幢大楼的14层开会,他的助手告诉他,意大利大使想和他见面。阿拉法特忽然感到危险的气氛,他立即更换所在位置,将所有人员撤离办公大楼。凌晨2点05分,他们刚走进对街的一幢建筑物里,隔着玻璃窗,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才离开几分钟的大楼被炸弹摧毁。这次爆炸事件造成250人丧生,然而,阿拉法特和他的同事们却毫发无损。

▲以色列攻击阿拉法特官邸

阿拉法特在其历险生涯中,最令人称奇的一次莫过于躲过以色列人精心策划的千里轰炸行动,这正应验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吉人自有天相”。当时,以机首先轰炸的是位于海边的巴解组织通信中心和阿拉法特住所,随后轰炸了巴解总部及其附近的第17警备部队和军官宿舍。8枚电视制导的“幼畜”式空对地导弹和激光制导的灵巧炸弹,枚枚命中目标,弹无虚发。3分钟后,整个空袭结東,以机摧毁了巴解总部的5座建筑物,炸死75人,炸伤120多人。不幸中的万幸是,阿拉法特又逃过一劫,安然无恙。

▲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

阿拉法特能逃过此劫,完全是出于意外。因为前天晚上,阿拉法特飞抵突尼斯,原计划回到巴解总部的住所。但阿拉法特命不该绝,半路上,他突然决定,先到巴解驻突尼斯办事处去。当晚,阿拉法特就在办事处工作到深夜,但他仍然想连夜赶回巴解总部住所休息,就在汽车启动时,他的助手告诉他还有一项紧急公文需要立即处理。阿拉法特只好下车又回到办事处办公室。折腾了一番后,阿拉法特决定在办事处休息。第第二天上午,当阿拉法特赶到巴解总部时,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办公大楼和他的住所已不见踪影,一具具尸体、一个个伤员从瓦砾堆下被挖出来,从他身旁抬走。倘若没有那件紧急公文,那么阿拉法特恐怕就难以幸免了。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