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厉害了我的国:新闻刷屏间,她默默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

凯风清韵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授权

这几天,重磅消息一个接一个,各种报道评论简直刷屏。或许你没有注意到世界科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国女科学家张弥曼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

▲张弥曼

首先科普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它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基金会于1998年设立,每年表彰全球五位为科学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

值此奖项20周年之际,2018年的3月22日,82岁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走上了领奖台。“她开创性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颁奖词如此评价张弥曼。

说起张弥曼,大多数人并不熟悉,但在古生物界,张先生的成就可是有目共睹,她有很多头衔: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林奈学会外籍会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

1992年,国际古生物协会(IPA)在日本举行了理事会及会员大会,改选了常务理事和公职人员。张弥曼教授被选入常务理事会,并当选为协会的第14任(1992—1996年)主席。

2016年10月,张弥曼还荣获了古脊椎动物学会的最高荣誉奖项: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当时张弥曼用字正腔圆的牛津英语做了简短风趣的答谢致辞,频频引起台下的掌声与笑声,展示了中国女性的知性与优雅、风趣与博学。

不仅英文说得好,因为有在多国的游学经历,张弥曼会很多种语言。在莫斯科留学,她学会了讲流利的俄语;同时,她还能读一些德文、法文的文献。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张弥曼的父亲是医生,她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但当时的中国,由于勘探技术落后,石油资源很少被发掘,石油大部分依靠进口,中国还被西方地质学者称为“贫油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加快了石油勘探的步伐,于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有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

张弥曼毅然改变了志向,希望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出些力量,她报了地质专业。起初母亲不同意,女孩子去学地质,那是要在大漠戈壁之中风餐露宿,实在辛苦。可张弥曼年轻气盛,带着母亲赶制的厚棉袄,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到北京地质学院去学习。

她对于这门专业此前可谓一无所知,所有的知识都要从头学起,却从未放弃,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担任校学生会与团委干部,经常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诲人不倦。同学们爱称她为“我们的张弥曼”。

参加工作后,张弥曼从事的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新生代地层鱼类化石的研究,她不仅在古生物学基础理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也给石油勘探工作中的地层对比、地层时代和沉积环境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信息。

▲张弥曼在野外勘探

大庆油田开发之初,不少专家都认为含油层应该在距今1.5亿年的早白垩纪,石油勘探也应该集中在相应的地层内进行。但张弥曼根据地层中的化石样本,结合对东亚地区古鱼类演变规律的研究,提出含油最丰富的地层应该在距今1亿年左右的晚白垩纪时代。她的观点为地质专家在寻找油层时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后,随着大庆油田里第一股石油从地下汩汩而出,张弥曼的观点也被随之证明并引起轰动。

不仅如此,胜利油田开发时,张弥曼发现海洋曾经覆盖那一区域两次,因而成油地质时代也会与普通油田有所不同,这一观点也为胜利油田的顺利开发提供了条件。

不忘初心

张弥曼的工作果然像妈妈说的那样十分辛苦,在外行人看来枯燥无味,但她从事工作几十年,不忘初心、无怨无悔。

科学工作经常需要外出考察,她要一个人用扁担,用柔弱的肩膀挑着被子、锤子、化石纸、胶水,跋涉在荒山野岭之间。有时候甚至要背着30多公斤的行李,走上20多公里山路。

风霜雨雪、坎坷泥泞、蛇鼠虫蚁,晚上露宿是常事。若是普通的女孩子早就吓坏了,但对于经常独自一人行走在深山中的她来说却是家常便饭。即使再苦再累,但张弥曼从未想过退缩。“我一直坚持自己采集化石,自己修理化石,自己给化石拍照,自己研究。” 

▲2011年,张弥曼在新疆进行野外勘探

1980年,张弥曼赴瑞典访学,当时学术界对于“哪一种鱼是陆地四足动物的祖先”这一课题尚无定论,争论不休,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总鳍鱼类是陆地四足动物祖先。而张弥曼本着科学的求真求实精神,采用连续磨片法制出产自云南曲靖的杨氏鱼颅骨蜡质模型,并借助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研究,发现杨氏鱼没有内鼻孔,而没有内鼻孔就不能离开水呼吸空气,也就不存在上岸生活的物质基础。

美国著名的鱼类学家罗森在写给张弥曼的信中指出:这一发现使传统理论发生动摇。这一结论与当时国际学术界权威的看法相左,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张弥曼显微镜下画了540多幅线条图,有一些复杂的图一张就要画十四五个小时。

2017年4月,在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古的张弥曼(图中右一)

正是因为对工作的满腔热忱、一颗真心,她才能取得卓越的成绩。

2015年10月,张弥曼领衔的专家团队和绍兴科技馆签约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这是全国首家在科技馆成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如今,绍兴科技馆新馆里不仅陈列了张弥曼院士的手模,还有她捐献的珍贵书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

张弥曼平生最不喜欢接受采访。遇到非要采访的记者,她总会说:“不要为了这些荣誉而写我,我真的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比我做得好的人有的是。”在她看来,这些荣誉属于整个中国古生物界,而她,只是幸运地“被天上掉的馅儿饼砸到了头上”。

张弥曼有一篇学生写她的小传,题目是“事业如山,名利如水”。恰如斯人,她把事业看得重如山,以山的稳重厚实做每一项工作;她把名利看得淡如水,以水的随性优雅隐藏在盛名的背后。

张弥曼用连续磨片及蜡制模型的方法制成的杨氏鱼化石等比例放大标本

研究一块块化石,解开一个个谜题,她醉心于工作;亲自考察、严密验证,她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淡泊名利,谦逊若谷,她甘于默默无闻。这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是最有价值的国家宝藏,值得每一个人尊敬和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