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争论周期性生物大灭绝事件已经持续了超过30年

  地球自诞生生命以来,共经历了5次生命大灭绝,科学家发现,致使地球生命大灭绝的灾难的发生并不是偶然,地球存在着死亡周期,而这个死亡周期,或与人们苦苦寻找的第九大行星有关。

  科学家们争论周期性生物大灭绝事件已经持续了超过30年,彗星和小行星淋多重轰炸是地球生命的灾难,现在,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在过去的2.6亿年中,生物大灭绝都可能是由彗星和小行星雨造成的。

  纽约州立大学的地质学家迈克尔发现,彗星和小行星雨可造成地球生命周期性灭绝,科学家对陨石坑的年龄与生命周期性灭绝事件进行了勘察,发现地球生命的死亡周期为2600万年左右。

  那么为什么是2600万年?具体而言,它们表现出周期性的大规模物种灭绝,其中包括的灭亡恐龙。卡内基研究所的全球生态学家肯·卡尔代拉也指出,生态学上的灾难存在周期性,这似乎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它们表现出周期性的大规模物种灭绝,其中包括的灭亡恐龙

  从天体运动的角度看,太阳和行星的周期运动是造成地球生命灭绝的一大因素,科学家们推测,在遥远的奥尔特云出现了引力摄动,导致周期彗星阵雨向太阳系袭来。

  本项研究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科学家发现在过去的2.6亿年这些影响和灭绝事件之间相关性是惊人的,并建议其中存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地球上的生命能够追溯到大约35亿年前,之后地球上的物种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不断变化

  地球上的生命能够追溯到大约35亿年前,之后地球上的物种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不断变化,形成了数百万个物种,古生物学家对生物灭绝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过去5亿年出现了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前二叠纪和三叠纪交替的2.52亿年前,灭绝了大约96%的海洋生物,.59亿年以前的泥盆纪末期也有生物大灭绝发生。

  在地质学研究中,第一次地球生命灭绝发生在4.4亿年前,这时属于奥陶纪末期,在距今3.6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地球上发生第二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大量死亡。二叠纪末期时,再次遭遇灭绝事件,超过95%的地球生物消失,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发生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每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对应着一次强大的天体撞击,此前有研究指出,地球生命的毁灭周期为每6200万年一次,不过这次科学家将周期间隔进行了调整,只有2600万年,比较典型的要数6500万年前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撞击坑的形成,世界上六个最大的撞击坑与几次生物大灭绝之间存在关联。

地球生命的毁灭周期为每6200万年一次

  毫无疑问,太阳系中存在生物灭绝周期,地外天体撞击似乎有一定的周期性,这与太阳系绕银河系的公转有关,太阳系绕银心一圈为2.5亿年,这也是为什么科学家选择2.5亿年作为研究的考虑之一。

  试图发现太阳系绕银心一圈时,地球上的生命会灭绝几次,同时太阳系会穿过公转盘面上的星际物质聚集区,这些天体集群会对太阳系外围的奥尔特云产生引力摄动,让长周期彗星脱离轨道,向太阳系内侧轨道移动,最终酿成了天体撞击事件。

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他指的是行星X)最终可能会毁掉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

  前些日子,有天文学家发现了神秘的“第九大行星”潜伏在我们太阳系的边缘,这令世界都为之振奋。现如今,似乎这个隐秘的世界在有一天将会给我们的地球带来恐怖的冲击波。

  天文学家Daniel Whitmire称,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他指的是行星X)最终可能会毁掉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

  他表示,行星X曾经引起了地球生物的大规模灭绝事件被称为“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该事件可能还会重复。

  Daniel Whitmire博士称行星X“驱逐出”绕行于太阳的柯伊伯带(Kuiper Belt)中的大量小行星,使这些带来世界末日的太空岩石撞击我们美丽的蓝色星球。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灾难每2700万年发生一次,这意味着人类大约还有九百万年的时间来建立起防御工事。

  Whitmire博士花了30年的时间来论证行星X就隐藏在太阳系的边缘,尽管他自己对其特性的解释不同于此前预测第九大行星存在的研究。

Whitmire博士花了30年的时间来论证行星X就隐藏在太阳系的边缘

  “我对关于第九大行星存在的新证据感到非常的乐观,尽管目前的估算还并不完全与我们的行星X模型一致,”

  “然而有可能是更小更近的行星也可以解释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异常,因为有在他们的估算中存在不确定性。”

  尽管天文学家们还没真正观测到这颗行星X,但是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分析了漂浮在太阳系最边缘天体的运行轨道之后,预测了它的存在。行星X被认为大小是地球的10倍,其大气主要成分是氢与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