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之后,我们就将进入2019年元旦了,“小蓝杯”瑞幸也要成立一周年了。

今年瑞幸咖啡“小蓝杯”可谓成为资本的新宠儿之一,一年内融资三次:数千万的天使轮、五个月前的2亿美金A轮以及最近的2亿美金B轮,其市场估值也从10亿美元翻一番到了22亿美元,正当我们都觉得“小蓝杯”要崛起的时候,最近突然报道“瑞幸咖啡巨亏8亿”的消息惊爆全网,一时之间集体哗然:亏了这么多?

巨亏8亿,瑞幸:没什么感觉,压力不大

震惊!

瑞幸的“补贴”烧钱战略

2018年1月1日,瑞幸正式开始试营业,以283杯的销量踏上咖啡市场的征途。10个多月的双十一,这杯“小蓝杯”创下了7天销售1800万杯的新纪录。这个在2018年初才伴随着汤唯、张震的大幅广告铺天盖地而来的互联网咖啡品牌,凭借着“首杯免费、买二赠一、买五赠五”的疯狂补贴,号称年内建成2000家门店,直奔星巴克而去。

仔细观察瑞幸2018年的时间轴,你会发现最频繁事件就是建立不同主题的品牌店和快闪店,密度最高的时候,10天内有3场这样的合作活动。在经过了各种优惠、补贴、免单、异业合作之后,而瑞幸咖啡这一北欧鹿头风格的品牌符号逐渐占据“网红咖啡”市场。

而几乎在所有人眼里,瑞幸一直是“财大气粗”的形象,新用户第一杯免费、买5赠5、每周半价劵、每单抽奖、轻食5折……各种大手笔补贴让人应接不暇。再加上与顺丰快递的合作,让配送服务体验更加上一个层次,许多用户慢慢将“小蓝杯”作为首选,渐渐的这样的用户越来越多,瑞幸有些店一天就能轻而易举卖出上千杯,可谓“疯狂”烧钱抢用户。

巨亏8亿,瑞幸:没什么感觉,压力不大

烧钱烧到“头皮发麻”

据公开资料统计,咖啡行业属于毛利率较高的行业,雀巢的毛利可达80%,星巴克的毛利则常年保持在50%左右。但是,到了瑞幸这里,这样好看的数据被活生生砸成了负数。从瑞幸咖啡B轮融资时公布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瑞幸在2018年前三个季度的总销售收入3.75亿元,毛利润为亏损4.33亿元,净亏损甚至高达8.57亿元。

当然,烧钱也带来了一定的效果:这家成立于2017年7月,从今年1月才开始线下试运营的咖啡界新星,在不到一年里,就让消费用户达1200万,售出总杯量超8500万,还在22个城市开了1800家门店。要达到这个规模,连咖啡界的老大星巴克都大约用了13年。

巨亏8亿,瑞幸:没什么感觉,压力不大

好像这个烧钱和以前其它公司烧钱没啥区别

在B轮融资完成后不久,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杨飞就对瑞幸咖啡的模式作了解释,其表示:“盈利模式(每单赚钱),补贴模式(先博后约),营销模式(自有流量池)上想得很明白。”

有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瑞幸咖啡会亏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初期的补贴和开店消耗了大量现金。而从瑞幸咖啡的背景来看,来自神州系的高管,在中国竞争最激烈的互联网行业——网约车中摸爬滚打,对于以补贴抢用户的模式驾轻就熟。烧钱圈地、用补贴换市场,瑞幸与互联网企业们采用的操作相似度极高,但是否也存在着相似的“盈利模式”问题?

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曾表示,用户补贴是短期占领市场的既定战略,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仍需要采取补贴策略,但会适度调整力度。

钱要是烧完了,然后怎么挣回来?

眼下,瑞幸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烧掉了8个多亿,并且还在继续补贴烧钱。也许,资本看中的是瑞幸或能将这些投入转化为市场与收益。但是,资本的耐心向来是有限的。

据公布的利润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瑞幸咖啡的营销费用高达2.6亿元,这个看起来相对Uber滴滴烧钱大战比起来并不是很夸张,但是这个仅仅只是营销广告的投入费用,也就是我们在电梯里看到的那种,而我们的购买咖啡补贴的数据是不会体现在这里的。

巨亏8亿,瑞幸:没什么感觉,压力不大

1到9月 “小蓝杯”整体销售额是3.75亿元,卖出了超过3600万杯,按照一杯24元的价格来算,我们平均享受到的折扣基本折扣率在58%,也就是一杯单品大约售价为11块。我们算下一杯咖啡原料成本(咖啡豆、牛奶、可可、糖浆等等)一般这些都不会超过5块钱(瑞幸成本应该更低),包装1元,门店成本,人工费等等,折算后一杯咖啡利润应该在5块钱左右,考虑到如此大规模烧钱基本上5块钱的可以忽略不计。假设现在开始一分钱广告费都不花,还必须多赚至少9000万以上的毛利,那就是将近5000万杯,每家店要多卖出上千杯,才能盈亏持平。

巨亏8亿,瑞幸:没什么感觉,压力不大

但是这个增长有一个核心点,“小蓝杯”销售增长的动力不是来自于门店的订单量,主要来自于店面数量来提供快速增长的,快速扩展开设实体店铺,是对固定地区进行固定销售的,所有每个店面地区的不会开设多家实体店铺,除非此地区需求非常庞大,一个地区的人流在饱和人数饱和情况下是很难出现订单增长态势的,如果要完成持续高增长就得持续开设不同地区的店面,拉进更多的新用户,完成持续增长。那,到时候瑞幸要开多少实体店铺呢,这个就只有“小蓝杯”自己知道了。

巨亏8亿,瑞幸:没什么感觉,压力不大

最后作为老大哥的星巴克居然也因为瑞幸的压力居然也做起了外卖服务,苦心经营20年,好不容易打造的高X格形象瞬间被拉下水,问题就在于居然选择与饿了么进行合作,怎么想怎么觉得“自降身价”了。一边是烧钱“开局”的小瑞幸,一边是全球咖啡“巨头”的星巴克,恐怕瑞幸自己都没想到能把这个老大哥拉下水,可能这走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