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瓷器里的那些款儿(续十六)

火烧圆明园的第二年,三十一岁的咸丰皇帝就病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做为咸丰唯一在世的儿子,六岁的爱新觉罗·载淳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同治皇帝的登基是整个清朝帝王里最顺利的。他是唯一的候选人,没人跟他争,皇位非他莫属。

同治皇帝朝服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所以咸丰皇帝不怕他做不上皇帝,就怕他做不久这个皇帝宝座。咸丰深知皇帝不好当,特别是在这个内忧外患的时候,自己都躲到了避暑山庄,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给自己六岁的儿子。所以咸丰皇帝在生命的最后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他认为天衣无缝的好办法,可以让儿子坐稳这个江山。咸丰皇帝在遗诏中任命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个人为顾命大臣,仿照清初康熙皇帝幼年登基的办法,协助幼主处理朝政。然后还赐给慈安一枚“同道堂”印,赐给载淳一枚“御赏”印。凡是顾命大臣草拟的上谕,必须加盖这两方印章才能生效,以此防止顾命大臣专权。这个办法看似巧妙,但没等执行就闹出了一场政变。这场政变史称“祺祥政变”。结果是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获得胜利,将顾命大臣该杀的杀,该革职的革职,实行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大学生周祖培奏议,废止“祺祥”年号,直接改为“同治”年号。寓意两宫太后共同治理朝政之意。“祺祥”年号根本没有使用就改成了“同治”,所以咸丰之后的官窑瓷器里根本没有带祺祥款的,都是写“大清同治年制”六字或者“同治年制”四字款的。

清同治 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纹奓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同治朝的官窑款识完全是延续咸丰时期的风格,青花六字楷书款外无双圈,字体绵软无力。

清同治 青花云龙纹赏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除青花款之外,大多数同治朝的瓷器,署矾红款的情况更加多一些,楷书矾红款多以四字“同治年制”为主,几乎不见六字“大清同治年制”的情况。

清同治 黄地蓝寿字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篆书矾红款倒是有六字的情况,但也是以四字更为常见。矾红款与青花款比较,工艺更加简单,也更加省时省工。如果第一次入窑烧的有瑕疵,就不用再写款,只挑选烧造完美的白瓷写款就行了。另外同治时期民窑当中还特别流行一种印款,也是矾红的,看起来和书画上的印章效果类似,操作起来更加省时省工。这种印款我们在此先点到,等后边我们专讲模印类款识的时候还会详细说。

清同治 墨彩诗文笔筒

除了标准的年号款,同治时期还有不少写吉祥词汇款的瓷器。这类瓷器大部分都是皇家大型庆典时在景德镇专门订烧的。有的是为皇太后、皇帝过生日所烧,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为同治皇帝大婚时所烧造的。清朝帝王里大部分登基之前就已经结婚,只有少数的几位幼年登基的皇帝是进了紫禁城才大婚的,同治皇帝就是其中之一。同治六年(1867年)作为母亲的慈禧太后就开始为儿子的大婚典礼的做准备。

清同治 黄地粉彩蝴蝶双喜纹餐具一组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同治六年三月,造办处就将专门为大婚设计的瓷器画样,发至刚刚从太平天国战火中恢复过来的景德镇御窑厂,并下令加紧烧造。由于正处在战后恢复期,御窑厂工艺失传、工匠流失严重,烧造一万零七十二件皇帝大婚瓷器,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同治 红釉开光描金囍字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景德镇御窑厂为了赶烧这批大婚用瓷,甚至停烧了当年宫廷每年所需的常备大运瓷器。最终在同治十一年九月皇帝大婚之前完成了烧造任务。今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带有“长春同庆”、“燕喜同和”款的瓷器都是当年同治大婚用瓷。

清同治 红地描金囍字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通过这些吉祥款的表达,可以看出慈禧太后对儿子的感情和祝福。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大婚后没多久同治皇帝就得病去世了,年仅十九岁。

瓷器里的那些款儿(续十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