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11:5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赵继承

论道丨老师善劝学,则学生乐学

12月26日,《甬派》转载《看宁海》一篇报道:《确认过眼神,你是对的人!宁海美女教师竟把段子写进试卷里》,说的是宁海县实验小学城西校区90后葛笑笑老师,“冒险”尝试将网络段子融进了枯燥的数学期末复习试卷上,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考试说明第1条,卷子上写到,用校长的人格担保,这绝对是期末复习的第一张卷子;在出题人一栏,写成你们的美女老师;在考试时间上,写得更有趣: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那就100分钟吧,满分100分。

对此,不少学生为这份特殊的数学试卷点赞:“即使碰到不会做的题,也忍不住要去多看一眼试卷。”甚至一些家长和学生惊呼:“老师有才,学生有福!”这些点赞和惊呼,既是是对葛笑笑老师创新劝学方法肯定和接受,也是对老师“善教”能力的期盼。

当前,一些中小学生受性格、心理不成熟,生活方式和接触信息良莠辨别能力弱等方面影响,面对枯燥单调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产生了“被动学习”“疲于应付”的现象,就算家长和老师使尽“软硬兼施之功”也不管用。再加上施教者管教和劝学方式的“不对头”,更有不少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和考试“恐惧症”。

俗话说:“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老师善教不仅体现在要当好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像给乐曲配准旋律的调,打开心门的钥匙,让旅行者踏上愉快旅途的指引那样,当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每个学生完成从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乐之者的蝶变。正如初试成功的葛笑笑老师所说:“在学生惯有观念中数学试题很死板、重逻辑思维等特点,若能将劝学文字融入到试卷中,让孩子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环境在变,学生在变,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具备一定水平劝学功力。在劝学上,尽量少一些教条、呆板的“教科书式”说教,少一些多喝无味的“心灵鸡汤”,更要少一些体罚惩罚,多用一些走心的表达方式、语言情味、情感沟通,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激情。就像葛笑笑老师那样,用既轻松、活泼的网络段子、又有温馨提醒的话语,去缓解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紧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再比如,在微信朋友圈经常流行的老师批在学习作业上“暖心”批评:我忍不住想多看两遍,真好!作业挺多,你还能写这么好,这就叫坚持!等等,这些新颖活泼的语言表达,起到了较好的激励、赞赏等作用,更会让学生“笑而纳之”。

而劝学能力,既需要教师的个人自身素养和后天培养,也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倡导。葛笑笑老师是个90后,“入行”不久,看似“初出茅庐”。她这一“冒险”尝试能够被许可并收获成功,也有学校的“慧眼识金”之功。

如今,一大批的年轻教师走进一线教学岗位,他们有才华、有见识、有创新思维,不能以“初出茅庐”之辈、实践经验不足而轻视打击他们的创新方法,要敢于接纳、诚于接纳、乐于接纳,鼓励他们把创新、管用的教学方法引进课堂,激活创新教学授课的“一池春水”,提高老师和学校“善教”能力,推动学生“乐学”氛围的形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