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美国海军提出,打算给“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上装备带有核弹头“战斧”导弹,可以说延续了多年来对于“战斧”导弹的依赖。

那么,为何美国如此钟情于巡航导弹?这种依赖,还将持续多久?我们首先来说说这个事儿。

此外,本周比利时爆发了一则丑闻,该国报纸3月20日曝光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该国政府提交的一份关于进一步改进其现役F-16战斗机的报告被军方和政府部分官员故意隐瞒,没有提交给议会。因此关于比利时空军F-16战斗机换代项目被叫停。

这就勾起另一个话题,第三代战斗机升级延寿和三代半战斗机,在未来是否还有前途?未来的天空中还有这些“非隐身”战斗机的空间吗?我们也来聊聊。

“战斧依赖症”

从20世纪80年代装备“战斧”导弹开始,这种导弹就成了美国海军的重要“大棒”。

在著名作家汤姆·克兰西描写美苏全面开战的《红色风暴》小说里,就有一段是“洛杉矶”级核潜艇使用“战斧”导弹,炸毁(小说中设定被苏军占领的)挪威北部苏联图-22M“逆火”轰炸机基地的故事。

这就说明了战斧导弹之所以受到青睐的原因:这是海军从未获得过的,能在远距离上安全打击对手,而且可以对战争进程发挥重要影响的手段。

战斧导弹甚至让一些老旧舰艇焕发了“第二春”,“衣阿华”级战列舰作为战斧发射平台在伊拉克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战斧”即使到今天,也远没有过时。

本文这里要说的,是美国对“战斧”的一种“依赖症”。

这件事要从头说起,可以追溯到如今在网上能查到一篇1993年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提到当时参议员听证会上,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阿斯平提出,应该用“战斧”巡航导弹“惩罚”塞尔维亚——当时南联盟解体,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爆发激战,美国和北约偏袒克罗地亚,准备对军事态势上全面优势的塞尔维亚实施军事打击,正在讨论具体手段。

这篇文章引用阿斯平在当时会议上的话,可以说概括了美国后来养成“战斧依赖症”的主要原因。

他说:“冷战以来,让我们感到困扰的是,美国任何使用武力的例证,都会被我们的敌人和盟友高度关注,他们会认为我们要来解决问题。……所以,如果我们派出军力实施行动,那么即使遭到失败,也不能抽身退出,因为任何后退都会被莫斯科、或者耶路撒冷,或者台北所解读。因此,一旦我们发起军事行动,就必须一直打到底。现在,也许我们有了另一种手段。也许我们可以使用武力,但即使行动并未成功,也不会引起国际担忧。也许我们可以使用武力,但并不打算解决任何问题,只是对某些人加以惩罚。”

虽然在波黑冲突中,最后美国还是选择了让北约实施空袭,最后发展到组织北约“维和部队”,对冲突双方实施“强制隔离”,但看得出来,阿斯平这番话,正是用“战斧”导弹为工具,实施“炮舰外交”的变种:“战斧外交”的预兆。

“战斧”导弹在海湾战争后胜利游行上进行展示——它开始由一种武器升华为美国军事力量的象征,继而变成了美国军事介入的特殊途径,最后变成了一种美国特有的外交手段

从那之后,“战斧”成为了美国政府最有力的“外交工具”,美国开始滥用这种极不负责任的“不求解决问题,但求随便‘惩罚’异己”的手段。

直到2017年,美国通过两艘驱逐舰发射的58枚战斧导弹,“惩罚”了“使用化学武器”的叙利亚,但之后却没有任何后续行动,仅仅是一次“惩罚”。叙利亚战局该怎样还是怎样,目的……似乎只是为了让特朗普炫耀一把他敢于“惩罚”叙利亚。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其实是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破坏。尤其是,阿斯平还毫不顾忌的提到了台湾。当时很多人认为,如果解放军发起统一祖国的军事行动,美国可能采取的第一反应,很可能就是用巡航导弹攻击大陆一方的关键目标,让登陆行动遭到严重打击。换句话来说,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甚至可能对一个核大国进行直接攻击——这件事的逻辑在于,美国不相信中国会因为遭到巡航导弹打击就对他们进行核报复,而中国当时也没有足够的常规手段对美国进行任何报复,也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来阻止美国的这种打击。

说得不好听点,美国当时就没把中国当一个需要平起平坐来对待的大国。

“三百战斧扫平解放军”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在那个时代,我们也真没有什么报复的手段……

今天,中国已经在主要城市、重点军事目标附近部署了绵密的低空防空系统。可以说,“战斧”已经不能对我们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而更重要的是,随着解放军技术能力的全面增强,美国已经没有办法对我们进行常规打击而不遭到对等的报复,甚至,美国已经意识到,其亚太地区所有军事基地,已经成为容易被中国弹道导弹和海空兵力打击的报复对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自然不可能再拿出90年代面对中国那种“霸气”了。

——来呀!互相伤害啊!!

但对于世界上至少99%的国家来说,他们并不能有效防御“战斧”导弹。所以“战斧外交”很多时候仍然有效。

不过“战斧依赖症”对于美国来说也逐渐成了个问题。

首先,“战斧外交”的“惩罚作用”出现了“边际效应”,我们前面已经提过,战斧能作为“惩罚手段”的基础,其实不是它的打击能力有多强,而是其反应出的“美国对你很不爽”的政治态度。但是,在现代世界,如果一个国家的军力,强到吃了几发“战斧”而并不感到非常肉痛的状态,那么其实被美军用少量“战斧”打一下,反而给相关当事国吃个定心丸——因为这表明,美国至少短期内,没有决心对你采取进一步行动。

你看看叙利亚现在的情况,不就是这样吗?

而且这种情况下,你导弹打的再多,也没啥用。在打南联盟差不多同一时期,美国对伊拉克所剩无几的防空力量进行了一次打击,代号“沙漠之狐”,打的导弹数量比打南联盟还多,300多发,但是这次袭击,完全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最后干掉萨达姆,还得是2003年直接发起地面进攻——然后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并最终引出了IS组织这样的怪物。

所以美国这种不负责任的“惩罚”行动,其实才是真正的在破坏地区局势。

“沙漠之狐”行动:熟悉的画风,熟悉的“战斧”

而另一边,“战斧”在打击非国家行为主体——比如恐怖组织——的时候,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惩罚”作用了,因为他们根本没什么高价值目标让你去炸。当初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实施打击,就弄出了100万美元的导弹就炸几个帐篷的事情。

但出现这个现象,说到底不是因为战斧不够厉害,而是美国的政治手腕退化得过于严重,很多时候就只剩下“战斧外交”一种手段……终于形成了“战斧依赖症”。

美国自己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在2010年以后,事实上美国已经较少使用“战斧外交”手段。

但他们随即又迷恋上了“无人机外交”——但这只是“战斧外交”的技术升级而已,这种技术上的进步带来的好处,并没有超过“战斧依赖症”带来的症状,而更重要的,是随着美国国力相对的下降,他们在国际上能够使用“战斧”、无人机随意“惩罚”别人的范围其实也在缩小。

“无人机外交”和“战斧外交”的相似之处在于:美国军力介入了,美国军人却没有介入,因此介入或者不介入就处在一种“薛定谔状态”

但美国也并没放弃寻找新的取代“战斧”进行有效军事干涉的手段,之前他们一度热衷开发“快速全球打击”概念——最后因为技术难度较大,继续研制耗资太大,而且,“反正敌人也没有啊”……当时他们想着……就想着放弃——当然我们都知道正是利用这段机会窗口,中国在这个技术领域赶上,甚至局部超越了美国。

然后美国中间又开发过一阵电磁炮,设想能用电磁炮对沿岸百余公里范围内进行新时代的“电磁炮外交”,后来改成155毫米先进火炮,搞“舰炮外交”——然后因为技术难度大,昂贵,低效……以后只剩下“朱姆沃尔特”级6门空炮给后人怀念了(至少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就只能这样了)。

然后中间美国还一度计划搞个便宜的舰射弹道导弹,“标准IV”,虽然从单纯军事角度看,这是一个性价比极高,很有前途的方案。但是后来,因为它射程近,威力小,精度也不够,无法实现美国期望的“标准外交”的目的……也被取消。

如今呢——其实美国自己也意识到,靠“炮舰外交”的变种在世界范围内继续充当“世界警察”,已经不行了。

AGS与上世纪末设想的“未来战争形式”已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事实上,特朗普提出“大国竞争”重新回到第一位,就是承认美国已经失去“世界警察”的地位。在对陆支援方面,美国海军开始重新重视一些高效费比,但以前被他们认为“太LOW”而放弃发展的武器——比如让陆军的火箭炮上船来——当年要是装备了“标准IV”,现在哪需要搞这玩意……然而,毕竟时光一去不复返……

也正是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战斧”受到的关注开始下降,美国防部正将研究重点放在高超声速技术。而美国海军提出“重返大洋”,并计划将战斧改装成反舰导弹,其实也是承认“战斧外交”的价值正在下降。只是,原本应该在今年宣布的战斧BLOCK IV改装项目,迄今为止还没有动静,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落实。如果这个项目就这么“随风而去”,那库存战斧导弹不久就会因为库存时间到期,开始进入逐步退役周期。虽然这可能性并不大,但谁知道呢?

照这个情况下去,“战斧依赖症”反而可能不久就“不治自愈”,因为真正患上“战斧依赖症”的“病人”——美国的全球单极霸权——终于已行将就木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