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年间应该说将星闪耀,统帅级有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毛文龙,猛将级有曹文诏,曹变蛟,左良玉,吴三桂,周愚吉,高杰,黄得功,满桂,祖大寿,赵率教等,参谋级有陈奇瑜,人材真不少。

面对农民起义军和满清,这些名将活跃在各大战场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那么,崇祯一朝,谁能够阻挡清军呢?“静夜史”认为只有袁崇焕可以,出了袁崇焕,其他人都不行!很多人认可《明史》中对孙承宗的评价,“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

袁崇焕在军队底层干过,熟悉军队的套路,在军事指挥上的造诣比科举一路走来的孙承宗更有发言权。所以,袁崇焕能够带好一支军队。要知道,抗击清军,不仅仅需要正确的战略部署,更需要不断消灭其有生力量,迫使其得到削弱。

关于杀掉毛文龙等于自毁长城的说法,“静夜史”认为:相比于一个不听话的下属,袁崇焕更喜欢所有人都听自己调遣,毛文龙这样的将领,骄横惯了,即使不死,也是无法和袁崇焕搭伙的。对于袁崇焕而言,杀了比不杀好。不过后来始料未及的是,出现了尚可喜等大汉奸,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孙承宗作为袁崇焕的老师,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胆识气魄都称得上是国之栋梁。并且以他为自己预备接班人的;毛文龙、满桂、祖大寿等一大批辽东系的将领,都是孙承宗慧眼识珠的。而日后著名的“宁远大捷”,正是在孙承宗的战略构想下完成的。

但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孙承宗有两点不足:

一是战术指挥欠缺,对于大明帝国,孙承宗更适合做一个战略制定和决策的统帅,负责全局的指挥,而对于具体的一线指挥,孙承宗是有欠缺的;

二是运气不佳,因为运气不佳的缘故,在崇祯一朝,受到党争的波及,孙承宗在任的时间只有两年,而且是在袁崇焕死后收拾烂摊子,受到了诸多非议。

孙承宗在家几乎是闲居了十几年,直到崇祯十一年,高阳城陷落,孙承宗指挥全城居民抵抗不敌,被清兵俘虏后劝降不得,从容就义。

“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百余年后,清朝史官也不得不承认,孙承宗虽然不一定能够恢复整个辽东,但只要有他在,清朝人就攻不进中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