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下同

到底是谁的责任?一对嫁去台湾十多年的陆配姐妹,去年11月兴高采烈要买房子,姐妹两家同住,走进兴富发集团旗下润隆建设购买预售屋,在接待中心内,一名吕姓经理走过来推销「员工户」每户便宜一百万(20万RMB),姐妹俩签约后,陆续汇款303万元(65万RMB)。但,吕姓经理今年初却于高雄轻生身亡,经兴富发告知,吕经理手上没有员工户,建商更没有收到303万元(65万RMB),姊妹俩都蒙了,钱付了买不到房,气得向兴富发提告求偿,但兴富发却仅称「吕男个人行为」。

▲单亲妈「接待中心」花百万买房遭骗⋯建商竟回:个人行为。

单亲抚养3个小孩的赵女因为想给小孩更好的环境,也想跟妹妹同住,因缘际会下,收到润隆建设讯息,决定看新屋,到了接待中心后,32岁的吕经理接待,他向姐妹俩谎称,「经理权限大」、妻子是兴富发董事长特助,因此可提供每户比市价便宜百万元的「员工户」,以每户1115万元(240万)价格订购2户,要赵女交付2万元台币(4300元)押金预订。

就这样,吕姓经理不断保证可代售,可随时解约,直到汇款后再签公司正式合约,于是赵女先签署3户员工户之「权利让渡契约书」及授权卖屋的「借名登记契约书」,并注明每户头期款包括「人头费、合约费」100万元(20万人民币),3户共303万元(65万RMB),还交付一张今年5月即期的318万元支票作履约保证。赵姓姐妹,把自己积蓄以及贷款全部投进去,却苦等不到后续买卖房屋的文件,直接到接待中心找人,却得到「吕经理已经在高雄上吊轻生」,其他接待人员并说,他只是一般员工,也不是经理,更没有所谓的「员工户」,换句话说,就是吕经理骗人,兴富发一句「一切全是个人行为」,

赵姓姊妹利用积蓄与贷款,陆续汇款至吕男指定的个人户头,但她们今年1月底等不到吕男签署买屋的后续文件,跑至接待中心找人,才得知吕男已在高雄上吊轻生,同时却被兴富发告知,吕男不是经理,只是一般员工,他的手中亦没有任何「员工户」可出售,「一切全是个人行为。」

这样的说法,你能接受吗?明明就是在接待中心买房子,结果被骗?为了孩子省吃俭用一辈子,好不容易能买房了,钱却被骗了,赵姓姐妹泪眼控诉,并委托律师提告;不过兴富发始终否认收到汇款,后续谁输谁赢,大家等着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