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震博物馆始建于1989年。它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十里桃乡。兴建在一座长达400米的大型人防山洞里,内部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博物馆洞门开在一个非常典型的几百年前的地震断裂带上,洞门上面的山体层面和破碎带清晰可见,十分壮观。在不知不觉中将观众带进地震现场。

这个地震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唯一专业地震博物馆。博物馆的主展厅,布设在蜿蜒曲折的山洞里。如树枝状的各个洞道,配以迷离的灯光,显得格外幽静和神秘莫测。

整个博物馆分为6个分馆:有地震知识壁画馆、实物史料馆、地震泥塑馆、地震仪器馆、音像馆和地震字画馆。

地震知识壁画馆,设在主洞道,壁画长104米,高1.3米,上面绘制了383个真实的地震故事(囊括古今中外)和1000多个人物。

实物史料馆,馆内陈列有400余件实物、史料,其中有很多收藏在全国独一无二,我国第一张烈度区划原始图、第一块地震破坏程度分布图石碑、因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而制造的全国唯一的地震货币、一万年前的地震生成物—固化沙柱及世界罕见的碳化断层泥珍品等。

地震泥塑馆,以“报马送信”、“夜守孤灯”、“斩断恋情”等8组泥塑,再现了公元138年张衡地动仪测出的兰州地震时的情况。

地震仪器馆,收藏展出了解放以来我国各个时期地震监测用过的二十余台地震仪器。其中有能实地操作和演示的张衡复原地震仪、80年代的大型磁带记录仪等。

音像馆,展厅收藏有国内外有关地震录像片20多部,以多媒体形式,使参观者在学习防震减灾知识的同时感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展厅让人惊心动魄的同时又趣味横生。

地震字画馆,展示了全国著名地震专家顾功叙、傅承义、翁文波、秦馨菱、谢毓寿、丁国瑜等地震科学家的笔墨,全国第一届地震书画展的精品,以及全国著名指纹画创始人张保华的专作等50余件。

藏品中,有许多国内外罕见的地震文物和史料,如万年以前地震生成物—固化沙柱和碳化断层泥珍品,固原大地震铜币“沙板”,我国第一张地震烈度图—清代山西平陆大地震后钦差大臣手绘地震烈度御览图,宋代“天下地震第一碑”文献碑刻等等,令观光客流连忘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