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郊野水库旁,躺在田野里仰望星空的少年王赤,被满天繁星深深吸引,立志将来要做一个研究星星的人。

带着这样的梦想,他以当年湖南省高考理科第三名的成绩,走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起初,我最想报天文学,可当时中国科大在湖南招生的专业里没有天文学,字面上最接近的就是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的空间物理专业了,所以也算是误打误撞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王赤笑道。

不同于天文学,空间物理研究的不是天体本身,而是地球大气层以上的太空,天体之间的环境。当了解到空间科学可以为人类在太空开疆辟土提供科学支撑时,王赤一下子萌生了对专业的热情。

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上世纪90年代末,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的王赤,很快挖到了科研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他所在的研究组,正是美国行星际探索飞船“旅行者2号”的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组。

利用“旅行者2号”传回的数据,王赤建立了新的外日球层多元太阳风模型,提出了确定太阳风在外日球空间减速的新方法,获得了太阳风暴从内日球层到外日球空间传播和演化规律的新认识。相关研究成果作为重大的科学发现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录在他们为纪念旅行者飞船而制作的CD光盘上,并被美国十年规划委员会选为外日球层六大成果之一。

在美国科研工作做得顺风顺水之际,时任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魏奉思的邀请,让王赤决定回国工作。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