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志智双扶 产业为先

重庆文理学院扶贫工作队走访贫困户

位于巫溪县西北部的天元乡,山大坡陡,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为确保天元乡在2020年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市教委组建了市教育扶贫集团对口扶贫巫溪县。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金盛任集团驻天元乡工作队队长,去年8月便带领来自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的干部驻扎天元乡。此外,重庆文理学院还负责对口扶贫香源村一社、二社。正是在各种强有力的推动下,这一年来,香源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1300余名教职工全部参与对口扶贫工作

香源村距巫溪县城60多公里,3个多小时车程。“香源村最高海拔处近2000米,山高谷深,山地面积占了80%左右,不适合耕种。”香源村村支部书记石山中介绍,由于地理条件以及缺资金、缺劳动力等原因,导致全村贫困人口较多。目前一社、二社有户籍158户,总人口近800人,其中贫困户40户(含巩固脱贫和未脱贫户)。

重庆文理学院首先从组织架构上保证对口扶贫工作。金盛介绍,全校37个二级单位总支(直属支部)全部参与香源村的对口扶贫工作,每1-2个总支(直属支部)定点帮扶1户贫困户。同时,学校组建了包括农林、计算机、经管等各院系共20多人的专家技术团队。

“在对口扶贫前期,37个总支(直属支部)通过不定期地进村走访、摸情况等方式,拟定了帮扶计划。”重庆文理学院合作发展部副部长刘元勇介绍,全校1300余名教职工全部通过捐资、技术支持等方式参与对口扶贫工作。

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定做脱贫方案

“产业不兴旺,脱贫就不兴旺。”因此,重庆文理学院将产业帮扶放在对口扶贫工作的第一位。

“我们为贫困户准备了共50000元的产业启动资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根据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又再次为每户贫困户准备了不低于3000元的发展资金。”金盛说,香源村产业薄弱,局限于“三大坨”(土豆、玉米、红薯)的传统农业,经济附加值低。因此,各对口总支(直属支部)经过分析,为20户贫困户量身定做了巩固脱贫或脱贫方案。

引导刘天成用国家政策贷款买回10头黄牛,大约一年半后,每头黄牛就可售卖出1万余元;帮助彭代平种下近2亩白芨,每公斤鲜白芨价格可达150元,每亩可产约800斤,一年下来可收入上万元;患鼻癌的万纯元劳动不便,就指导他开网店,卖土蜂蜜、腊肉……各总支(直属支部)不仅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定做方案,还利用各学院的技术力量,为每户贫困户提供防治病虫害、电商服务等技术指导。

“香源村有种中药材的传统,如今对接政府惠农政策,正在发展大黄、连翘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当地还拟采用‘企业+农户’模式打造蜂香天蜜园,并引进企业开展肉牛养殖合作。”金盛说,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当地提供种苗及技术支持等,以帮助香源村发展产业。

贫困户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不过,由于香源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如果贫困户的产品销路不好,便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你们尽管种、尽管养,我们包销路!”这是重庆文理学院给贫困户吃的定心丸。刘元勇说,学校不仅会采购香源村的农副产品,也会广开渠道帮助他们打开销路。

香源村有一户贫困户刘才军,他家里养蜂100多桶,还有20多头黄牛。“去年家里有上千斤蜂蜜愁销,学校一来就到处给我联系买家,还利用电商平台销售,一下子增收10余万元。现在村民养蜂、养牛都被带动了!”刘才军说。

“大富带小富,先富带后富。”金盛说,现在香源村贫困户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奔小康的信心普遍增强。今后学校将继续帮助扩大该村中药材种植和中华蜜蜂、黄牛、土猪的养殖等。

此外,学校还将利用“天元乡脱贫攻坚信息管理系统”,对天元村民开展线上线下农技培训,以推动当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还会邀请致富能手和返乡创业者等讲脱贫故事、致富经验,引导广大贫困户提升脱贫内生动力,采用‘志智双扶’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金盛表示。

杨正强 姚志强 图片由重庆文理学院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