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而最近的大热剧

《延 禧 攻 略》

中的消暑方式靠谱吗

???

小编秒变“追剧狂魔”

炎热的天气都赶不上小编火热的追剧心❤

话说除了步步惊心的宫斗剧情

小编对剧中的

避暑养生方式

也非常感兴趣

↓↓↓

《延禧攻略》剧照

魏璎珞制作的“水果冰箱”大受欢迎。

乾隆皇帝为解暑边看书边食用大量冰葡萄后喝茶,刺激肠胃导致腹泻。

《延禧攻略》剧照

其实

这个魏璎珞牌的水果冰箱

就是古时的

冰 鉴

BING JIAN

历史上的冰鉴最早记载于《周礼·天宫·凌人》中:"祭祀供冰鉴"。可见周代就已经有了最原始的"冰箱"。不过这个时候的“冰鉴”可不是什么普通老百姓用来冰水果的容器,那是国家威严的象征!连周天子也只能在关乎国家命运的祭祀活动中使用。

从西周到春秋时代的冰鉴应该是一种青铜器物,现存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墓出土的就是青铜冰鉴,并且雕刻的非常精美。到了明清之际,京城里的王公贵族大多都用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的冰鉴。现在许多人对冰鉴还有一些误区,认为它是一件器物,其实不然,严格意义上说它属于复合器物。

冰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鉴缶",而鉴和缶是两个东西,鉴的底部有三个卡子,缶的底部有三个方孔,互相对应,可以固定。如果你俯视鉴缶,它会呈现出一个"回字形"的状态,好比今天我们常用的暖水壶,有外壳还得有内胆。

每当暑热来临,可将冰鉴上的活板取下,箱内放冰块并将新鲜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味道干爽清凉,用后让人觉得十分惬意,暑气顿消。

古人防暑降温

除了“水果冰箱”冰鉴

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

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冰淇淋的食品

酥 山

SU SHAN

唐 捧物侍女图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

学者认为侍女所捧之物或可为——酥山

“酥山”--清热解渴

什 么 是 酥 山

酥山相当于我们今天吃的冰淇淋,根据文献记载,酥山最底层应该是冰,上面覆盖着奶油、酥油,还要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所谓“酥”,与我们今天的奶油、黄油大致接近,是一种乳制品,在当时,“酥”被认为不仅滋味美妙,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唐朝人将“酥”加热到近乎融化,然后向盘子一类的器皿上滴淋,一边淋一边做出山峦的造型,然后,放到冰窖里冷冻。除了白色的“酥山”,后来还出现了“贵妃红”或“眉黛青”染出来的红色或绿色的“酥山”。

最早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那时帝王们为了消暑,让人在冬天把冰取来,贮存在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大约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便开始了制冰的历史。

其实以上这些还属于“小case”

古人防暑降温的“黑科技”

来啦

看到了吗?自动风扇车哎!

这件神器汉朝时就发明了

一度是用来打仗的

后来军工转民用

接上水车

就成了全自动消暑神器

再看这个——自雨亭

将房屋建在水边

利用水的流动推动水车

将水送至屋顶

再沿屋檐倾泻而下~~

所以顾名思义

自雨亭就是自己下雨的亭子

利用水循环带走热量

注意!

是自动的哦!

还有这个——瓷枕

“瓷枕”发明于隋朝

它的冰凉功效专治各种叫人难忍的夏夜燥热

到了唐朝

瓷枕被各种“带货女王”在坊市推广

随后逐渐流行于市井之中

尤其被长发及腰的古代妹子钟爱

古人智慧小编

佩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