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加大了医保政策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倾斜力度,门诊费用报销范围严格限定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

来源 | 中国县域卫生

“截至目前,四川省县域内就诊率已达98%;截至2017年底,全省建成医联体2200个,其中城市医疗集团245个、县域共同体194个、专科联盟433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328个。”

3月24日,四川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徐保华在“2018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的分论坛上,围绕“四川医改的创新与突破”介绍了四川省全面推行医改试点以来,狠抓改革工作落实,取得的重大阶段性突破和成效。

以分级诊疗为例,四川省自2014年10月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先后出台了24个配套文件,有力推动了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合理就医格局。

据介绍,四川省采取了多种措施逐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一是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群众就近在基层首诊,使全省签约率达到56.21%;二是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实施差别化的报销政策。除规定新农合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分别为55%、65%、82%、90%,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起付线差距外,还严格实施异地就医备案管理制度,对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不予报销。

特别是,四川省加大了医保政策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倾斜力度,门诊费用报销范围严格限定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参保患者向上转诊只需交纳门槛费差额,向下转诊免交门槛费。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自2017年起,持续推动县级医疗机构专科建设和深度贫困县分类帮扶工作,并实施了第五批25个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和88个贫困县县级医院的第二、三批240个临床专科建设。

按照导向需求、自愿申报的原则,重点选择当地需求强烈、连续两年业务量下降或运营亏损的12个深度贫困县(市、区)医院,由《四川省城乡医疗对口支援工作方案(2017-2020年)确定的对口支援工作方案进行托管。

截至2017年,四川省88个贫困县的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7.83%,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下降到6.54%。

徐保华说,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两所省内龙头医院,已分别与26家医疗机构组建了城市医疗集团,与142家医院组建了专科联盟,与省内外500余家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医疗协作网。

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在2018“全国两会”期间,还率先推提出了“基层医院和三级医院要组成‘嵌合式’医联体”的理念。“这些举措都有力推动了四川省的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落地。”徐保华说。

(邢远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