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涵

2019“奔跑•追梦”「中国设计品牌」大会暨全国建筑行业战略发展论坛于2019年5月10日(国家品牌日)在京举办。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副总裁、洛客共享设计平台联合创始人徐微等嘉宾在论坛现场以《中国设计的品牌与实现》为主题展开对话讨论,探索中国设计品牌发展之道,并在会后向中国网家居频道介绍了洛客共享设计平台运营理念及服务特色。

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副总裁、洛客共享设计平台联合创始人徐微(右)。

回归本真,给设计师插上梦想的翅膀

徐微指出,如今设计师的职业规划问题十分重要,这是人们十几年来一直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基本会有两条路径:一条被称之为P线,是指设计师将持续创作生涯,在专业领域慢慢深扎,让设计师全身心的投入创作只专注于设计本身,未来可能会从设计师到设计总监再到明星设计师发展。而另一种被称为M线,是设计师逐渐转型向运营官发展,这是更多设计师考虑的“跨界”。对于设计这件事来说,部分从事设计行业的工作者可能坚持不了20年、30年便会放弃设计。但对于设计公司而言,当运营或管理岗位的从业者拥有设计专业背景后,从业者多元化能力将会更有利于在岗发展。当然这对个人的学习能力要求较强,它需要更多横向发展,要从整个设计行业全局来看,对商业、运营、管理有足够深入的理解,也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

当中国网家居频道提及洛可可“仰望星空”活动时,徐微说这这件事是有两个初衷的,第一个是情怀,第二个则是要让设计师在不同环境下去感受、设计。这个活动带着设计师和摄影师在宁夏仰望星空,在西双版纳仰望星空,在日本仰望星空,一起看灿烂的银河、星座。是希望能让所有的创造者都从浩瀚的宇宙中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想象力,找回真实的渴望与感动,然后,在设计中把这个感受反馈给真实的世界。“现在很多设计师是在办公室里做设计的,可是这对于设计师而言是一件残忍的事情,设计本身就是需要自由的,如果只把设计师当作流水线中的一颗螺丝钉那将是极为痛苦的一件事。所以,为什么设计师只能在办公室里,为什么不能跟大自然在一起,不能在最有想象力的生态中呢?就像要做一个丽江的文创设计,那是在北京的办公室做,还是在丽江民宿里去中更好一些?”徐微说。

徐微向中国网家居频道介绍,洛可可正在尝试的,也正是目前相当大一部分设计师向往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但这和当下主流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目前来看它还只是一个方向。让设计师保持对自然、对本真的追求,在喧嚣的环境中抽出时间出去走走,去让内心归零,沉静下来纯粹的做一些事情,这是洛可可想要达到的氛围,但想要实现这一工作环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当中国网家居频道问及未来年轻一代设计师的工作、创业环境时,徐微表示持乐观和积极态度。目前的消费群体已经由原来的70、80后变为90甚至00后,这也就意味着品牌的年轻化。就设计行业和设计方向来看,很多企业都在研究90后消费群体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消费理念如何。但要知道的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90后自身从事设计产品销售给90后市场,会比任何其他年代的人都更熟悉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目前已经由原来的整个封闭式传递链条变为开放式创业环境,也可以说是分布式的创业环境,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去完成自己的创业梦。在过去提起创业可能你必须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而现在比如在洛客共享设计平台上,你可以轻松创业。平台会给予大量支撑,你既可以做独立设计师,也可以在上面做工作室,这样信息扁平化后信息与资源连接将会非常轻松。

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副总裁、洛客共享设计平台联合创始人徐微。

首创“CBD”创新模式,打造设计业“航母”平台

徐微提起,在做洛客共享设计平台前,曾做了一家设计公司,发现更多的设计师,包括今天更多的一些创造者,他们的有效创造并没有真正得到商业转化。所以洛客做的是创造力共享,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注:CBD模式中,CBD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中央商务区”,而代表着超级想象力。其中,C(用户)是敢玩的人格魅力体,B(企业)是敢造的超级供应链,D(设计师)是敢想的超级设计师)

现在,洛客共享设计平台已聚集了近4万名设计师,我们在努力让平台能有更多的设计师,让全球更多优秀的设计师进来,在洛客平台上通过服务和赋能,服务更多好产品。今天在中国做设计,在中国创造产品,一定不是由企业作为第一出发点来驱动的,设计师也许是主要的设计者,但用户是核心的需求者。

这个平台在做价值构建时,定位为企业提供设计服务,其次是产品,再往上是内容和用户创造力。当一个企业想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他想知道什么情况下你会用一个杯子,你喜欢什么样的图案,然后平台上的用户出点子,出想法,共同提出创意。当有几千个创意的时候,设计师转化成设计,真正落地,然后营销。这个过程中,用户会成为你的粉丝,逐渐形成对你品牌的忠诚度,这是特别好的事情。

提起未来设计发展时,徐微称:创新设计是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国内不同的人群,不仅仅是设计师,更重要的是用户、企业、政府共同努力。在创新创意设计领域里面有更多的意识,如果意识达到一定层面,整个竞争将会是不同层面的竞争。所以围绕创新战略,我们整个创新设计如何真正支撑创新战略?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同时也很重要的课题。它需要设计行业人去破,也需要跨设计行业人,跨界一起去破解,需要大家一起共建共创,助力中国设计品牌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