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天津记忆”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如果说新中国的成立唤醒了老天津的生机,那么改革开放便是为天津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回首天津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每一个瞬间都让生长在这个城市的人感到自豪。

改革开放,让天津从一个传统工业城市转型成为现在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截至2017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556.87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9.67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2元,高新技术企业达4093家。

如果说这些数字看起来太繁杂让你有些眼花缭乱,那接下来就让我为您讲几个直观的例子,让您与我一起见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天津的成长变化。

改革以前人们衣着的特点是:色彩和样式单调,而且数量有限,需要凭布票来购买。

改革后服饰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而且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之而来的是改革开放前大家想不不敢想的各式服装,和商场的成立。

1984年9月15日百货大楼内,顾客购买裘皮大衣

90年代出现在古文化街的高腰裤

在天津提起友谊路上的友谊商厦,肯定不少人脑子里会浮现出“买名牌到友谊”这句话,毕竟友谊商厦是天津第一家的高档百货店。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天津人民口中的“大友谊”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截至2017年末,天津市人均消费达到27841.38元,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拥有如此强大消费力的天津人民在怎么能只有一家商场消费呢。下面我带您来逛逛我们天津还有哪些商场。

天津银河购物广场

“国际时尚青年城”天津南开大悦城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5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粮票肉票各种票的存在也只是给了人们一个购买的机会,却并不是保证你想吃了,有票了,就一定能够买到。当时,肉、糖、等各种食品都是每天限量出售的。想吃肉要趁早,去晚了您怕是抢不到了。

凭票供应的年代,人们排队购买

现在每逢年节,大家已经没有什么送月饼送点心的习惯了,而在过去,过年过节大家都得拎盒点心上门拜访一下,点心在当时可是好东西,经常馋的家里的小孩子流口水也吃不上,只能眼巴巴看着这一盒盒点心跟着家长“走亲访友”前脚近这家门,后脚换一盒拎着又去别家了。

食物不仅被限量,连种类都受到限制。常听一句老话叫“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从养生角度讲是非常有道理的,但这句话放在当时,也是家长经常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每天餐桌上出现的都是萝卜土豆大白菜的理由。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个自己的小菜窖,尤其是到了冬天,每家每户都会囤起大量的白菜土豆来熬过漫长的冬季。

那时候的衣架不光是拿来晾衣服的,还是拿来晾晒咸菜的好工具,临入冬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晾上一种叫“雪里红”的咸菜。腌制成咸菜的雪里红配黄豆,再来一份“猪油拌饭”现在想来,已经是当时不可多得美食了。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不仅仅是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而“吃”更是物质生活的一个关键词。

普通的超市已经不能够满足“不普通的”吃货的心了,于是进口食品的出现迅速俘获了很多吃货爱尝鲜的心。

现在,当你进入天津各大超市,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应有尽有,在这里有来自全球最佳产地的进口食品,华盛顿红苹果、美国加州红提、智利JJ级车厘子、智利蓝莓、新西兰佳沛奇异果、墨西哥牛油果、澳洲牛肉、阿根廷红虾、智利三文鱼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如果说以前人们一见面总喜欢问一句“您吃了吗?”那现在人们到饭点儿了一见面总是会不约而同问一句世纪难题“今儿吃嘛啊!

天津租界各式各样的小洋楼非常出名。但其实很多小洋楼到后期也只是外表还保留当年的光鲜亮丽,内部却不知道挤下来多少户人家住在里面。但是也有些人的记忆里可能还会出现这些一眼望去记不住样子的红砖平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棚户区。

说起棚户区的小平房就不得不说起冬天“蜂窝煤”和“大铁桶”煤炉的标配。虽说天津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在我国集中供暖的标准范围内。但是这些平房条件有限,并不能做到集中供暖,而现在,天津市计划到2019年底完成市区棚户区140余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实现“清零”目标。其中,今年计划改造40万平方米,纳入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首要任务。

棚户区改造不仅让老百姓可以进入集中供暖的新楼房,提升了居住环境水平,也让天津“旧貌换新颜”。

以前说起四大件,包括了“手表、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说起自行车就不得不讲一讲天津的骄傲“飞鸽”自行车了。飞鸽”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车民族品牌,天津自行车厂始建于1936年,解放后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个自行车品牌是飞鸽牌,诞生于1950年7月5日。50多年来,实现利税22亿元,为国家创汇1.8亿元。计划经济时期其产值占天津市工业系统总量的六分之一。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拥有一辆自行车可以说是一件让人非常羡慕嫉妒恨的事儿了,不管去多远的地方好像骑车都能到一样。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自行车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我们需要“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由于家用轿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和其他种种原因提出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这又促进了天津的地铁建设。

天津轨道交通是指服务于中国天津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天津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其第一条线路于1984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使天津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2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截至2016年12月,天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5条,包括地铁1、2、3、6号线及9号线(津滨轻轨),线网覆盖10个市辖区,运营里程182千米,共设车站126座。

截至2016年12月,天津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7段,包括1号线东延伸线、4号线一期、5号线、6号线一期南段、10号线一期、B1线、Z4线,共180余千米。到2020年,天津轨道交通将形成14条运营线路,总长513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2017年,天津轨道交通年客运量4.07亿人次,日均客运量111.51万人次,单日最高客运量达122.0万人次。

地铁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应该是京津城际铁路。它是连接北京市与天津市的城际铁路,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环渤海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标准、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第一个开通运营的城际客运系统。

京津城际铁路由北京南站至天津站,全长200千米,设4个车站,设计的最高时速350千米/小时。截至2018年8月,京津城际铁路的运行速度为350千米/小时。 截至2018年7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累计运送旅客2.5亿人次。

实现了北京天津”半小时经济圈“,集聚了人气,带旺了财,加快了北京、天津商贸旅游的繁荣发展。高速便捷的城际铁路加速了两地人员流动,优化了两地的资源配置,改变了两地人的生活观念及习惯,有力地促进了两地的’同城化’和‘一体化’。

天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衣食住行的变迁讲到这里,都让人忍不住鼓鼓掌。你还不快来天津体验一下这座城市的魅力么!

-END-

编辑 | 褚小丽

经济广播播出频率:调频101.4兆赫、中波1071千赫

欢迎收听转发

微信转载须注明来源并在文尾加注下图

权威财经 | 贴心民生

把脉热点 | 服务百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