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潼(左)

暑假,补课是无法跨越的一个话题。无意间,听到一个大学生家教被多位家长盛赞。家长们说,这个孩子条理特别清晰,特别善于总结,经过他的梳理,孩子能很快构建出学科的知识框架……这个大学生有哪些好的学习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带着 “取经”的心态,记者与这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对话。

李冠潼,2016届哈师大附中毕业生,现在首都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长学制(本硕连读)儿科班担任班长职务,爱好广泛,喜欢摄影,篮球,音乐,素描等。

这个假期,李冠潼从北京回到哈尔滨,一直在给学弟学妹做生物学科的家教,有相当好的口碑。

说到学弟学妹们在学习中,尤其是在学习生物中遇到的困难,李冠潼说,总结下来有几方面。

知识需要背更要理解

一个是知识本身的问题,考点掌握不扎实,还需要强化。知识点不扎实的原因,拿生物这一科来说,我觉得还是对这一学科的特点不理解。生物虽然需要背的知识点很多,但也是理科,光靠背解决不了问题,必须要有理解。

我接触的一些同学,做生物题时,完全不明白题目说什么。比如,高三生物题的情境都是基于大学所学的知识,给出这样的信息,有的同学通篇读下来每个字都认识,就是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不知道题目在说什么,就更不知道要答什么了。根本原因是教材上的知识点掌握或是理解得不到位,有些同学是该背的也背了,但是背得模棱两可。所以,叫不准出题人要考的是哪个知识点,不知道要考什么内容,自然就不知道要答什么。或者知道猜到该答什么,表述不准确,都是贴边的意思,也是不得分。这样的同学平时往往还觉得自己学得挺好,但一考试分数就不理想。所以,我跟他们一再强调知识除了需要背还要理解。

另一个是考试技巧方面的问题。还有一类同学,知识点掌握很扎实,但缺乏考试技巧、阅读技巧问题的总结。主要体现在审题不认真上。其实,题目中的信息都不是废话,都是有用的,有了这个意识,再审题就不会有疏漏。

由此,我还想说的是,生物一定要看书,要看很多遍,书上所有的话基本上都是有用的。拿我高三来讲,刚开始我是正常看,当看到七八遍、八九遍的时候,我就开始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和带括号的部分。其实,小字部分可能就隐藏着考点,它可能不会像重要知识点那样直接考,会做为题干的信息出现。另外,要看括号,包括数学我也愿意看括号。有时突然给你个括号,说y不等于0,y题干里为什么限制不等于0,浅显的时候特别容易想明白,比如x=0,因为y做分母肯定不等于0。有时一下想不明白,我会问老师, y不等于0的原因还很复杂,有别的知识点,这就是数学。生物也一样,比如题干中限制什么,很大条件是写在括号里,孩子就没有看括号的习惯,关键性的条件就没看到。

李冠潼说,其实,这两点都与平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有关。李冠潼今年读大三,回首自己高中的学习经历,哪些经验至今依旧受用呢?

李冠潼说,我觉得是自主学习能力,这其中包括两个,一是自学能力;二是自我约束能力。

自学能力是上高中、上大学后拉开同学之间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会自学的人,更清楚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比如,上了大学之后尤其学医,很多书比砖头还厚,一学期学的东西又多又杂,上课虽然听了,但是过了三四个月后,就叫不准之前都学啥了,期末复习时,肯定需要自学能力。拿来一本书,电脑或者手机播着老师上课的课件,你就得知道重点是什么,需要背哪部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自己能背下来。

自我约束能力,太重要了,上了大学比上高中还要重要。有些同学为什么大学成绩会下降,而有的同学可能高中还没有太好,但上了大学成绩就很高。大学所有时间都是自己掌握,你学不学,认不认真学,在考试之前都没有人管的,只有在考试时给你出个分,这个分数就是最好的检验。大学生分两派:平时很认真学,期末也认真学的,但肯定没有另一派人多,另一派是平时啥也不学,期末突击的那种。这两派的差距还是很悬殊的。

笔记是自己的最好

我假期给学弟学妹讲的是生物。我觉得,高一高二还好,高三各个学科一定要有自己的总结。每年都有同学买状元笔记,好是好但适不适合你?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笔记是自己的最好,有的同学笔记排版特别好,有的字特别好,但最重要的,只有适合你的内容才是最好的,才是可能让你提分的。

高三一定要自己做总结,我给高三学生讲课时,基本是四本书串着讲。如今天讲必修一的一个知识点,但这个知识点可能又涉及必修二的另一个知识点,我会问到必修二这个知识点的问题,必修二有提到,但可能在必修三细讲,这样讲着讲着所有知识点就学完了。

我们高一、高二、高三学到的知识就像一根根绳,高考复习是要把它们经纬交错织成布,现在的知识点都是散落的,把知识点都串成一个网就是知识的贯通。而这就需要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

我记得,我应该是在高二下学期五六月份,知识都快学完了,自己开始做总结的。开始总复习时,如必修一里涉及到水浴加热,我就把高中生物四本书全放在一起找,这四本书里所有涉及水浴加热的试验都找到,每个试验是干什么的,再复习一下。比如盐酸,书上说这个试验用盐酸了,用8%的盐酸,高中时用盐酸的试验实在太多了,找一找什么原因这个试验用8%的盐酸,那个试验用15%的盐酸?8%的盐酸配置叫什么液, 15%的盐酸配置叫什么液,这些总结之后,就特别清晰。如果没有总结就会蒙了,这个试验用8%还是用15%还是百分之多少,不管了随便吧,结果蒙错了。如果有了自己的总结,明确就是8%,就是15%,那怎么考都不会出错。

我开始生物学的不好,高一上学期成绩就五六十分。首先是刚进高中没有转换学习方法,不适应,另外是不知道怎么学。后来,分数有提高,但没有到顶尖的程度,直到学了必修三,产生了兴趣,我必修三学得特别好,一直是我们班前几,学年第一也考过好几次。必修三好了之后,我又不知足了,不能只好这一个,要整个科目好,以后就更加努力,在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又特别认真地重学,这时有兴趣,也有自信了,大家都知道你生物好,别人老这么说,你就会有心理暗示,对生物也逐渐变得乐观有兴趣。在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的时候,我生物知识达到升华,满分90,我都打88、89分。

通过生物学习,我发现在学习态度端正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特别重要。有的同学都上高三了,还以为是高一高二呢,这个学习态度肯定不行。有的同学很用功,但成绩不提升,一定是在学习方法上没有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可能听我分享学习方法,听状元分享学习方法,都有适合自己的一部分,但自己要找到,并整合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简单的,高三同样学习,同样只睡四五个小时,有的人可能半夜两点睡早上六点起,但有的人可能十一点睡三四点起,有的是晚上学,有的是早上学,你不要看别人多点学,你也跟着晚上学,换句话说你不要看别人早起你也早起,你得想想我是晚上学效率更高还是早上学效率更高。特别简单的例子,高三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李冠潼说,好多同学玩的时候想学习,学习的时候还惦记着玩,所以,哪件事都做得自己不满意。我觉得,有意识培养自己该干什么就全心投入干什么的心态和方式,你已经耗费时间在学习或在娱乐上,就该专心,投入其中,这样才会有高效率。

团队协作的力量很重要

李冠潼说,高三这一年的学习真的很苦,自己一个人很难坚持下来,经常会觉得太累了,这个时候组建一个团队一起学习,对调整心态,解决问题会有很大帮助。

我高三的时候,有四个同学在一起学习,我们几个学习程度差不多,我们平时关系就不错,每天放学后,一起学习,我们是相互鼓励、还有竞争的关系,不过,我们的竞争不是自私自利的,而是一种积极的推动性的,谁有不会的题我们一起研究,谁看到难的知识点我们一起分享。谁心情不好,被其他几个人带动一下,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大家在一起积极促进,尤其是团队中有几个乐观的,性格好的同学,会形成一种内心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种苦中也有乐的感觉,相互陪伴与支持。再回首高三这一年,收获的不仅仅是高考成绩,还有团队带给自己的力量。所以,我总结,高三最好跟层次相当的同学组成一个团队,这是一个共赢的模式。 本报记者 周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