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企业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曹妃甸制定了《曹妃甸区进一步推进人才集聚十条措施(试行)》《曹妃甸区企业家培育规划(2018年-2023年)》,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引进各层次人才“蓄水池”制度。

曹妃甸建立引进各类人才机制“蓄水池”

创新适用范围

据悉,曹妃甸实施八大人才重点工程,年内计划引进各类人才4000人,其中高层次人才60人以上。下一步,曹妃甸将围绕大数据、石化、自贸产业人才,面向全国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围绕海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到年底,引进全日制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00名以上,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00名以上。

创新支持力度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有落实好各项人才政策,破除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中的障碍,才能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今年,曹妃甸在原“1+6人才政策”基础上,特别起草了《曹妃甸区高层次人才子女基础教育补贴政策实施方案》《企业家五年培训规划》《加快人才聚集十条措施》等相关政策。目前,曹妃甸财政预留3000万元,设立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奖励和支持人才项目和平台建设。曹妃甸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方案,构建起与重点产业新兴领域需求相协调、具有曹妃甸特色和对比优势的人才政策体系。

创新服务方式

近年来,曹妃甸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审批效能,劳动保障、教体文卫、印章管理、党员服务等所有服务部门全部入驻大厅集中办公,方便各类人才“一站式”办理、咨询所有职能范围内的事项,并与唐山市行政审批网联网,开通网上审批业务,方便人才足不出户在网上提交资料办理业务。曹妃甸成立了京冀(曹妃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与北京市人社局共同合作,为北京转移企业当中的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吸引这些企业的人才在曹妃甸落地生根。同时,曹妃甸大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不断提高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水平。曹妃甸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人才服务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两手抓,让各类人才专心工作,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 END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