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首个三类油层功能型聚表剂驱现场试验通过验收

  新型聚表剂深“驱”三类油层

  中心井阶段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以上,为油田三类油层三次采油开辟提高采收率新途径

  最近,大庆油田科技战线捷报频传。继首个二类油层弱碱三元试验区正式投产、喇嘛甸油田将增加可采储量5000多万吨后,大庆油田首个三类油层功能型聚表剂驱现场试验又通过验收。

  “试验表明,中心井阶段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以上,标志着三类油层聚表剂驱油技术成功为大庆油田三类油层三次采油开辟提高采收率新途径。”8月21日,承担该项目的采油四厂试验大队技术研究室技术员孙志慧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在大庆喇萨杏油田,三类油层地质储量丰厚。例如,杏北开发区三类油层地质储量就占全区地质储量的64.5%,取心井资料表明,表内薄差层已基本层层见水,并以中水洗为主,目前含水已达93%,常规技术挖潜难度大。为此,大庆油田首次在杏二区西部开展了三类油层功能型聚表剂驱现场试验,为提高三类油层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了解,聚表剂是在聚合物分子链上接枝共聚了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团,通过分子链内和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乳化、增粘、洗油、堵水等功能。在此试验中,科研人员优选出适合杏北开发区三类油层注入的BⅢ型聚表剂,该聚表剂具有粘度低、乳化能力强、渗流传导能力强的特点,现场应用后取得了较好效果,确定了杏北开发区三类油层聚表剂驱的可行性。

  在试验中,科研人员又通过全过程开发指标、注采能力、油层动用等注采动态变化,坚持“以进带出,以液带油”的挖潜思路,针对注入井采取“调、剪、压、分”、采出井采取“压、堵、换、调”的调整做法,促使试验区注入压力稳步上升,油层动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中心井含水下降并长期保持低稳。同时,他们形成了驱油参数优化技术、采出液处理技术、动态跟踪调整方法,探索了分质分压一体分注工艺技术等三类油层聚表剂驱的配套技术。

  该项目历时6年攻关,全面完成了开题要求的7项研究内容和3项考核指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中心井含水最大降幅7.7个百分点,低值期稳定时间达到55个月,阶段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以上,目前试验区已成为大庆油田公司三类油层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最高的试验区。

  孙志慧介绍说,杏北开发区三类油层两套开发层系具备三次采油潜力,按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计算,预计可增加可采储量861万吨。下一步,采油四厂争取扩大规模试验,为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表剂区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