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元素是生命元素,在植物干物质中占35%,是非常重要而又易被忽视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如果植物缺碳会直接造成根系衰弱、农作物早衰、黄叶病和失绿症、亚健康和防病抗逆能力减弱等。有专家表示,缺碳成为植物的百病之源。

  但是,当前国内有机碳肥领域尚处于起始阶段,同时也是生机勃勃的学术前沿和技术制高点,因此,研发有机碳肥成为涉农企业借势发展最好的时机。

  不忘初心,上海时科始终专注碳肥研究

  作为全新的领域,自然也是潜力无限。但新事物诞生的同时,各种依靠噱头和卖点充斥市场的碳肥产品如雨后春笋,让经销商和农户眼花缭乱,难辨真假。那些真正想做有机碳肥的企业,对此也感到困难重重。

  从建厂初期便开始在碳肥领域探索的时科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尽管也对这些乱象忧心忡忡,但在钻研碳肥领域的7年时间中,凭借对碳肥的执着,公司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便是靠效果说话,靠实力赢得认可。

  为了让农户对碳肥有个正确的认识,为真正的碳肥正本清源,上海时科做足了功课。期间不停地召开示范试验、促销会、观摩会,目的是将心比心,扎扎实实地开拓市场,把好产品推给农户。

  万事开头难,埋头苦干的前五年,上海时科并非一帆风顺。直到遇到2016年济南植保会。在这次植保会上,公司火力全开,通过会议期间打造的一系列促销活动,以极大的促销力度把整个山东市场一下子打开了。

  回忆起济南植保会,上海时科董事长蒲加兴笑言,“亏大了,一下子送出去十几辆供宣传用的全顺商务车。”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次吃亏经历,让上海时科在仅仅两天时间内实现了近2000万的销售额,在山东站稳了脚跟,并开始逐渐发力全国其他区域市场。

  顺势而为,善借势才能腾飞

  近两年,化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市场低迷的疲态,同时,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指导,以及民众对优质美好生活的需求,各种特肥为肥料市场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倒逼化肥行业正经历一场传统肥业市场缩减、新型肥料抢班夺权的行业变革。

  目前,在一大批特肥崛起浪潮下,实则是无数肥企蛰居许久后的破土而出。当然,这些企业的破土而出并不是偶然,时科准备着的上海时科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崛起。

  “上海时科能够依靠碳肥脱颖而出并不是一朝之功,而是在国内新型肥料热潮到来之前的十年做了大量的科研、技术储备与市场研究,也正是这样的力量沉淀才能厚积薄发。”董事长蒲加兴告诉记者。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如今赶上政策红利的上海时科丝毫不敢懈怠,因为它很清楚,大浪淘沙,稍不留神,就会有被淘汰的可能性。所以上海时科在研究和创新方面持续发力:

  在研究方面:

  时科将研发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积极与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科研院校,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目前,时科将生物炭技术和微生物的有机结合,通过相互补助,相互促进,开发的炭基肥系列产品,可以固碳减排,是一种有效的“碳汇”技术,可解决农林废弃物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可有效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保持土壤水分,锁住土壤中的养分,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后期时科将全面贯彻国家方针,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炭基肥料领导者的作用,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在创新方面:

  时科生产原料源自于农作物秸秆和竹子,实现原料、加工、深加工、农业耕作、食物收获持续循环,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的排放,是可持续性发展产业的一项创新,解决了资源、食物、水三大问题。

  目前,上海时科的碳肥产品已成功在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和南非、巴西、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得到了普遍的欢迎与良好的信息反馈。未来时科将加快发展速度,以纵向发展形成产业链,联合国内外资源,优化全球产业布局,把优质的产品行销到世界各个地方。

  砥砺前行,做好农业循环经济服务商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如今的上海时科终于守得云开终见日出。但上海时科居安思危,砥砺前行,开始着力打造农业循环经济服务商业,全方位致力于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

  时科贵州碳肥基地效果图

  为此,2017年公司与贵州烟草公司签订烟秆炭基肥项目,并由国家烟草贵州毕节公司发起,时科公司与高原烟海烟草合作社共同建设了时科威宁工厂。该工厂占地50亩,生物炭基肥年产能10万吨。以上海时科的核心技术作为支撑,充分高效利用贵州毕节地区丰富的烟草秸秆和烟梗等生物资源,建立烟草炭基肥循环产业链,将高品质的生物炭基肥产品,用于改良与净化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品质和增产增收。

  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未来,时科公司将依靠科技创新所形成的生物炭工艺优势、碳菌复合优势、肥料配方优势,充分发挥生物炭的高吸附性、缓冲性、促进微生物活动、富含小分子有机碳等特点,继续致力于开发生物炭基肥的研发,积极响应国家“两减两增两循环”政策,实现农业和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在这里

  挖掘行业深度

  传递行业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