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粮油票,为啥不吃,等作废

回老家收拾东西,发现老抽屉的日记本里夹着一沓粮油票,我如获至宝,这可是我全家从牙缝里抠出来的!那时粮食不够吃,为啥不买着吃了,等着作废呢?

农村老人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粮油票,为啥不吃,等作废

建国初期, 物资极度贫乏,供不应求,国家从55年开始对粮油肉蛋糖,以及棉布、煤炭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给,各种票证应运而生。那时票据比钱珍贵,有票证可换钱,但有钱换不来票证,票证是依据购粮证上的人口按月供应。

农村老人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粮油票,为啥不吃,等作废

粮票每月百分之三十粗粮,百分之七十细粮,行业不同供应量不同,比如重工业每月40斤,教师29斤。这几张粮票大的五十斤,小的只有半斤。数了数那一沓粮票,共一百多斤,而且都是细粮,这是我家两三个月的口粮。

农村老人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粮油票,为啥不吃,等作废

那时候的粮票分全国流动粮票和省市地粮票,如果出差,就得换成省流动粮票,出省了得换成全国流动粮票。

农村老人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粮油票,为啥不吃,等作废

票证上有显著的地方特色,能代表本地区形象,有的票证上边印制着最高指示。

农村老人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粮油票,为啥不吃,等作废

粮票的背面都印制着使用说明,规范着使用范围,遗失不补。不管走到哪,没粮票只好饿肚子。一次村里有个姑娘去进城,拿着从亲戚处借来的二两粮票丢了,买不上饭,蹦着脚哭,后来一块去的给她买了一碗豆末。

农村老人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粮油票,为啥不吃,等作废

油票按两供应,去粮油店买油,把油瓶嘴接在油桶的细管处,工作人员按油票的数量按下按钮,够数不够,回家也没称过。平时做饭,很少吃饼,炒菜放几滴油,盖不住锅底,下菜也听不到响声。

农村老人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粮油票,为啥不吃,等作废

有时候一两香油也得跑十几里去粮店里买,一两香油有多少?想来真的心酸。

农村老人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粮油票,为啥不吃,等作废

那年代粮食不够吃,总是自己吃黄窝头,留着细粮待客。92年初,传言说粮票快不管用了,我说赶快买了吧,别作废了!老公说,咋能呢,父亲去外地参观学习一走就是半月二十天,得给父亲留着,不能让父亲在外边吃不上饭!老公公是农业技术员,农村户口,经常去外地出差。

农村老人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粮油票,为啥不吃,等作废

93年4月,各地陆续开始放开粮油价,取消票证。1955年实行的票证,历经三十八年,终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