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传统中医中并无病名,多归为祖国医学"血证"、"虚劳"、"癥积"范畴,目前中医专家共识命名为"髓毒劳",其定性为毒,定位为髓。毒邪亦是MDS的主因,其性属寒,其表现形式为阴寒凝滞,精血难生。寒毒始终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阶段,既是疾病病因,又可与精血难生互为因果。疾病发展中可有寒毒致积、久积成劳,郁伏化热等不同变证。

温化寒毒为本

MDS其因为寒毒,故以温为其大法,寒毒或自外袭,或自内生,复因体质虚损,生阳日渐匿乏,稽留不去,酿而成毒,故温化寒毒为本病治疗根本。

寒毒为病,非温无化,然病程日久,血寒凝滞,病根深痼,可见出血、胁下痞块,此即寒毒所成积,治疗大法仍以化毒为要,其性为寒,当以温化寒毒为法,药物的偏性,正是其起效的关键,如何善用药物的偏性,是治疗取得疗效的关键,以青黛咸寒伍于雄黄,既为反佐,又可将药物引入血分,既制约雄黄偏热,亦大大增强其解毒之能。又将青黄散总剂量降低至每日0.3-0.4g,雄黄剂量控制于毎日0.1g(按照目前药典的用量标准),其因有三;—则毒邪胶着,病根深痼,不可旦夕收功,故小量缓图攻邪:二因雄黄辛温大热之品,小剂量使用,可以"少火生气",温助命门,促进精血生化,三因雄黄本身为含神有毒中药,小剂量使化安全可控。

温补脾腎为基

MDS属于祖国医学中"劳"的范畴,劳者五脏亏损,气血两虚为常。阴寒内盛,阳气失去运动,寒邪久稽,五脏日渐匿乏,造血细胞减少,为有形物质,属阴精不足:骨髓分化成熟障碍,造血功能减低,属阳气失运。《素问》"阴精巧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五常政大论》),阴血之生成,有赖酷胃之奉养,肾精之充足;阳气之运动,更依脾胃之生发,肾阳之鼓动。故补益之法,脾、肾为重点,前贤对补脾补肾之间有分歧,如严用和以"补脾不若补肾,腎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脾温和,中焦自治开能食矣",执补肾不如补脾者。

肾为先天之本,可化生精血,为阳生阴长之基础,脾为后天之本,可受纳五谷,以奉身生,为气血充养的源泉;肾虚则精髓无从生长,脾虚则水谷无以化源,两者交亏,则生阳日渐匮乏,为寒邪渐至之基础。故而滋养营血,湿助阳气,必以脾肾同调,盖脾胃健则补益方可受纳,肾气足则温煎脾胃可期。《张氏医通》中记载"人之一身,以胃气为本。胃气伤,则百病化生。故凡病久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即为此理。

于临床证治,常以脾肾同补为法。以香砂六君子合六味地黄丸补益脾肾,幹旋阴阳,其中香砂六君子温复脾阳,四君子阳中之阴,脾、肺二经药也。人参补气治里虚;白术行中焦之湿;茯苓泻膀化隐伏之火,止泻补脾;甘草健脾和中,退虚火,解诸毒,増半夏、陈皮以合二陈汤之意。六味地黄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历代沿用,以其平补足三阴而不燥。香砂六君子与六味地黄联用,补脾肾以复生气,滋阴以养营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