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清咸丰二年。

此前一年,洪秀全已经在广西举事,但在咸丰二年的秋天,北方的局势尚未受到影响。因此,当年的山东省乡试(秋试)仍正常在济南举行。在参加考试的各府州县的考生当中,有一位来自登州府文登县的“爷爷级”秀才,他的名字叫做张树甲。

张树甲生于1814年,在1852年的时候,应该是38周岁左右。不过,古人习惯说虚岁,因此在史料当中,常见的说法是“他已经40岁了”(君年已四十矣)。按照150多年前的社会标准来看,十几岁结婚生子者相当常见,如此计算,男子到了40岁,的确已经是应该当爷爷的年纪了。

威海文登历史上这位张姓名人,曾考中山东省的解元

(汤村店子村)

这位张树甲,是文登县汤村店子人(现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汤村店子村)。他成名之后,另外一位文登人毕瀚昭曾经为他作过传(《张农部传》),据传中记载,张树甲年少好学,很早就考中秀才,但考举人的时候却屡屡碰壁。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张树甲从“小秀才”也逐渐变成了“老秀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到了40岁左右的年纪,还没考中举人,基本也就放弃了科举仕途的想法,老老实实在家里半耕半读,争取做个乡绅才是现实的举措。

威海文登历史上这位张姓名人,曾考中山东省的解元

(汤村店子村街景)

但张树甲不这么想。咸丰二年,他又从文登赶赴济南。这段旅程如今坐动车需要四五个小时,走高速需要七八个小时,而在古代步行的话,恐怕要十天半个月。在长途跋涉之后,张树甲踏入了乡试的考场。

根据史料记载,清代山东乡试的录取名额在六七十名左右,而每次前来应考的,约有数千人,举人难考,也在情理之中。

当年的考试题目是什么,暂时没有见到详细的史料记载。但张树甲的发挥是相当棒的,放榜之后,张树甲高中举人且名列山东全省第一,即所谓“解元”。

威海文登历史上这位张姓名人,曾考中山东省的解元

(村里的张氏宗祠)

考中举人之后就该考进士。次年,即咸丰三年,就有会试。不过不知是未考还是没考上,总之,当科进士名单中,并无张树甲的名字。(那批进士当中,有后来担任山东巡抚丁宝桢)

等待数年之后,在咸丰丙辰科进士考试当中,张树甲金榜题名(与给他作传的毕瀚昭同年中榜),就像现在游戏里的打怪一样,他终于在科举中通关了。

考中进士之后,张树甲被授予户部主事的官职,人称“张农部”。不过,他最出名的政绩,却并非是在户部取得。1860年代,捻军进军胶东,登莱震动,不少县都办起团练,筑起围墙。当时,张树甲正好在原籍居住,他出面与文登官员士绅商议对策,决定以文登县和宁海州(牟平)之间的昆嵛山作为天然屏障,以此为依托,修筑石墙防守。

昆嵛山是胶东半岛的大山,从牟平到文登,仅有几处山口可以当做大路(比如文登到界石,莒格庄到葛家)行走。张树甲组织团练在山口凭险据守,捻军终不得过,文登、荣成两县免受战乱之苦,张树甲因此在乡间深获赞誉。

威海文登历史上这位张姓名人,曾考中山东省的解元

(张氏宗祠)

此后,张树甲返回京城,前后在户部累计任职20多年的时间,成为部里业务精通的“老人”。后来,他年事渐高,就告老还乡,在1879年时去世。现在汤村店子村里,有一座清末修建的张氏宗祠,据说就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解元而建立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