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是指修道之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禅茶源自佛典、它能启迪佛性,昭示佛理。选择禅茶,品的是一种境界;送的是一份吉祥;悟的是一世人生。它适合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能使大家放下世俗的烦恼,抛弃功利之心,以平和虚静之心,来领略"茶禅一味"的真谛。

采茶:采茶前净手焚香合掌,同时梵唱《赞佛曲》、《心经》、《戒定真香》、《三皈依》等,让幽雅庄严、平和的佛声,像一只温柔的手,把人的心牵引到虚无缥缈的境界,使人烦躁不宁的心平静下来。

制茶:制茶前一个月开始,制茶师需持续斋戒,直至制茶结束。

加持:开坛做法前,需沐浴、净手、焚香,诵念开光咒、加持咒、净水咒、净心咒、甘露王菩萨、吉祥咒等。

包容:用包容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分享: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想到人间还有诸多苦痛,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对方,少一点私欲,多一分公心;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爱。

结缘: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的纯净妙心。也就是离烦恼之迷惘,即般若之明净,止暗昧之沉沦,登菩提之逍遥。有了清净心,则失意事来能治之以忍,快心事来能视之以淡,荣宠事来能置之以让,怨恨事来能安之以忍,烦乱事来能处之以静,忧悲事来能平之以稳…… 品茶就是需要清净心,禅茶首先要"静"然后再进入"净";"静"者歇却狂心,"净"者一尘不染。

禅茶一味(壶公书法)正确,合乎规范是名为雅;情趣高尚、超凡脱俗、意趣深远、正而不邪都是"雅";富贵不矜、贫贱不卑、出淤泥不染、做而无做、无做而做是谓高雅。

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雅"对中国茶文化影响最深。

禅之精神在于悟,茶之意境在于雅,茶承禅意,禅存茶中,把茶的内在精神体验用语言和艺术表现出来就是"雅",而"雅"所蕴涵的茶的无限"真谛"是需要"吃茶去"才能体验的。而作为"禅茶一味"的禅茶必须是传统的茶之雅与对佛法的领悟的有机结合。

禅茶之旨趣就是籍"雅"来体悟佛法之空性。宇宙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自身在内它的本体都是四大所成,即地、水、火、风这四大所成,在禅茶茶道中四大均有所表,即茶具表地大,沏茶之水表水大,给茶水加温之热力表火大,行茶道之动作或品茶表风大。禅茶虽然是"空",但禅茶含万法。这里所指的"性空"的"性"不是物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物性,而是指一种不依条件(缘)的独立存在的"自性"(自体),"自性"的含义是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规定自己、本来如此、实在恒常的意义,人们只要冷静反复推论思考就会领会,不依任何条件的绝对的独立存在的"自性"是根本没有的。佛法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各种条件(缘)而生,任何事物都是"缘生则生"、"缘阙则阙",即产生该事物的条件具备了,该事物就产生而存在,条件不具备,就不能产生。缘生的事物不能离缘而存在,这就叫作"无自性",即"性空"。

释玄斋禅茶,源于福建寿宁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是原生态高山有机茶。成品茶先是由专业制茶大师精制,再经释玄斋易道世家第七代传人罗李华起坛做法加持、祈赠福缘,终成佳茗。禅茶属于宗教茶艺。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禅茶茶艺还是最适合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茶艺,套禅茶茶艺共十八道程序,使大家放下世俗的烦恼,抛弃功利之心,以平和虚静之心,来领略"茶禅一味"的真谛。

茶要常饮,禅要常参,性要常养,身要常修。广大缘主若能去自由自在地体悟茶中百味,对苦涩不厌憎,对甘爽不偏爱,品茶时便能达到心性闲适,旷达洒脱,就可以从茶水中平悟出禅机佛礼,领悟到"茶禅一味"的真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