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杏花疏影

梅岭一场大火,抹灭了七万英魂奋勇杀敌、保境安民的功勋,反而被扣上叛乱谋反的罪名,含冤地下。

只有疾风将军聂锋,赤焰军的前锋大将,夏冬的新婚夫婿,被夏江和谢玉用一封伪造的书信和半副辨认不出真实面目的骸骨,证实了他是一个忠勇“殉国”的战士,与那些“乱臣贼子”划清了界限,得以被“安葬”在金陵城外。

琅琊榜:同样对赤焰案心怀执念,夏冬为何与霓凰交好却视靖王为敌

不是夏江出于对徒弟夏冬的恻隐之心,而是因为这个由他们一手炮制出来的“谋逆”案需要有人来证明。凭借聂锋在赤焰军中的地位,他的指控似乎可信度比别人更高,而夏冬与聂锋往来书信频繁,夏江也更方便能够拿到聂锋的笔迹,进而找人模仿伪造书信,操作性也比较强。

琅琊榜:同样对赤焰案心怀执念,夏冬为何与霓凰交好却视靖王为敌

于是,昔日的袍泽之情,变成了今天的切骨之恨。恩爱夫妻阴阳两隔,性情刚烈的夏冬再也无法释怀。案件是师父亲自查办的,铁证如山,不容夏冬有一丝怀疑。她恨夫君跟错了人,恨林氏父子的不忠不义,但时过境迁,赤焰军已被“护国柱石”谢玉剿灭,大仇得报,再恨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这个英烈女子,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年的正月初五,去亡夫的坟茔前一祭。

琅琊榜:同样对赤焰案心怀执念,夏冬为何与霓凰交好却视靖王为敌

十年孤苦,岁月风霜,磨砺了夏冬坚韧的意志,却磨不掉那份真性情。

与霓凰军中相识,建立起肝胆相照的情谊。却因为霓凰对林氏婚约的坚守而略有芥蒂。在夏冬眼里,昔日的旧约是“原本就不该许下的”,她为霓凰苦守婚约误了终身而忧急,而不值。办案回京,听说了霓凰与麒麟才子苏先生的“绯闻”,她不顾自己身上的伤,贸然到苏宅一探究竟。这份古道热肠,实在是让人感动。

琅琊榜:同样对赤焰案心怀执念,夏冬为何与霓凰交好却视靖王为敌

相比霓凰,另一个对赤焰案心怀执念的人却让夏冬耿耿于怀,那就是靖王萧景琰。凭景琰与小殊的关系,可以想见他与聂锋夫妇当年应该也是很不错的交情,至少是志趣相投的一路人。

巨变发生之时,景琰远在东海,回到京城已经天翻地覆。景琰不知道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他坚信以兄长、林帅和小殊的为人,绝不会做出通敌叛国的谋逆之举。多少次据理力争提出异议,不惜触怒龙颜,却无奈人微言轻,渐渐被排挤在朝堂之外,若不是四处血战军功累累,只怕早就难以立足了。

琅琊榜:同样对赤焰案心怀执念,夏冬为何与霓凰交好却视靖王为敌

尽管如此,耿直的景琰却是初衷不改,风骨犹存。十二年的坚守,倔强的景琰锋芒毕露毫不退缩,从不在人面前掩饰自己对赤焰案的质疑,更是当着夏冬的面对悬镜司的查案能力嗤之以鼻。

琅琊榜:同样对赤焰案心怀执念,夏冬为何与霓凰交好却视靖王为敌

景琰说的没错,世间最难防备的,是阴暗角落里射出来的冷箭。它不止让最强的人防不胜防,还能成功地离间战友,瓦解亲密的关系。本是志同道合的兄弟同袍,却在别有用心的设计和摆布下,形同陌路。好在双方都是君子坦荡荡,虽有隔阂和心病,却绝不会做出一丝一毫出格的事。夏冬不会因此而迁怒于靖王,靖王也从不计较夏冬对自己“不恭”的态度。

琅琊榜:同样对赤焰案心怀执念,夏冬为何与霓凰交好却视靖王为敌

比起景琰的锋芒毕露,霓凰则隐忍内敛得多。夏冬问起她对赤焰案的看法,霓凰说,我不知道,我那时候还很小。但是她的眼神和表情,却是无比的凛然和坚定,她在内心中,对林殊哥哥,对赤焰军,对祁王,是百分之百绝对的信任的。

琅琊榜:同样对赤焰案心怀执念,夏冬为何与霓凰交好却视靖王为敌

同为失去心爱之人的女子,霓凰体念夏冬对亡夫血海深仇的执念,从不与她起正面冲突。看到夏冬与靖王的摩擦,她淡淡的说出一句:不管怎么说,靖王自有靖王的风骨。不但委婉地挑明了自己的立场,更是维护了曾经亲密无间、如今为了避嫌而不得不冷淡疏离的靖王哥哥。是呀,如今,世上唯一能够和自己一样,相信小殊的清白的,只有这个当年被自己和小殊合伙欺负的“水牛”了。

琅琊榜:同样对赤焰案心怀执念,夏冬为何与霓凰交好却视靖王为敌

既给人留有余地,又坚持自己的立场。没有了林殊哥哥的呵护,小女孩霓凰瞬间成长,不仅威震南境独当一面,而且学会了人情世故,知道了怎样去与人交往。

感谢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