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的兴起,是民族制造全球化引领潮流的现象体现,它揭示了两个方向:

1、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占据的地位与影响力;

2、中国文化逐渐成为新的潮流风向标。

第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如今越来越多的产品产自中国销往欧美非洲南美,几乎可以说遍及全球,日用品和电器数码就不说了,最夸张的是你可以在国外的超市货架上看到「老干妈」,熟悉的瓶子和LOGO,它表面上是一瓶辣酱,实质上是中国对外全球化的「产品名片」。此时全球各地不同肤色的人,都有机会品尝来自东方中国的辣酱,不论他们喜欢与否,但他们能感受到中国的产品与中国的食味文化。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日益递增,甚至对部分地区形成了进口消费的严重依赖。

但不得不承认,曾几何时,别说老外了,连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产品都提不起信心,连自己都数落自己的本土品牌。可以说中国制造从劣质到优良,再到品牌美誉度与影响力的提升,也侧面反映了民族文化与民族制造的自信力在逐渐提升。而更多的中国人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形成了更高的消费标准和消费需求,也正是这些标准与需求的变化,无形中加剧了国潮风的盛行。

国潮风的兴起除了与产品自身有关联之外,还与整体国际流行趋势的变化有关。近年来你可以在许多流行歌手的MV里看到与中国有关的元素,例如Taylor Swift的《...Ready for It?》,还有一些日本歌手对上世纪中国文貌的捕捉呈现,中国元素的影视动画(如《功夫熊猫》),更别说许多球星身上的文身了,你都可以看到很鲜明的中国元素。

这些已经在国际上流行的「中国元素」,是老外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与应用,或神秘、或古老、或玄幻、或色彩,无一例外,这些与中国有关的事物,对他们有足够的吸引力。唯一需要警惕的是:国潮符号与国潮现象避免被滥用与误用,这就像最近热议的花粥古风歌曲那样,歌词不能乱填,还有前阵子涉嫌辱华的DG,任何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歪曲都是十分错误的例子。

写在最后:

纵观中国近百年的兴衰史,中国人经历了多少屈辱才能从绝望走向辉煌。但正如人大教授说的那样,有时候连老外都对中国货连连称赞,对中国文化、中国服饰、中国设计、中国品牌迷得不行,可却有少数中国人对自己的国货缺乏应有的自信。

诚然,自信的根源永远与产品的品质有关,盲目的自信会带来浮躁和骄傲,缺失对等的自信会带来无意义的狭隘和焦虑,正视中国品牌的崛起和成长,让应有的品牌自信,回归到每个中国消费者的内心。

作者的知乎:李嫑嫑

作者的微博:李嫑嫑

作者的微信:li_biubiu

作者的头条号/悟空问答:李嫑嫑

本文为李嫑嫑独家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与引用!

李嫑嫑 - 百度百科TA说音乐领域首位特邀科普作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