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一所学校,我们或许可以想象成这个样子:

一群读书人,他们峨冠博带,最起码也要穿着对襟唐装,在校园中三五成群地穿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芍药、牡丹、荷花四处开放,如果有一些花儿你叫不出名字,那一定是合欢、辛夷、凌霄、款冬或金银花。

有一些古人的雕像在校园里四处矗立着,它们的底座镶刻着这些人的名字:扁鹊、孙思邈、皇甫谧、李时珍、叶天士,等等,当然还有一位最主要的人物,他高大的塑像一定会立在大门口。

庭院一进又一进,门廊上都缀着烫金的楹联,唐宋风格的教学楼檐角翘起,随便踏进哪一座,会闻到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中草药香。

好了,我们可以为这座学校起个名字了:“张仲景国医大学”,大门口矗立的那座塑像,自然是汉代名医张仲景。

其实这所学校1985年就已经有了,建于南阳,1993年并入南阳理工学院,成为该院国医国药系,2005年更名为张仲景国医学院。这就是民营转公办,被收编了。

邓州中医世家传人赵安业老先生

但这所学校的创办人赵清理和他的儿子赵安业不死心。1993年,他们在郑州另起炉灶,以“郑州仲景国医大学”为名,重新创办了另一所民办学校,到2003年,学校的名字被“规范”为“郑州仲景国医专修学院”。

邓州是张仲景的故里,赵清理、赵安业父子属于邓州中医世家传人。1985年赵清理牵头创办张仲景国医大学时,曾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支持,并邀请到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卫生部副部长胡煕明三人出任名誉校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这所学校成为第一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被国际上承认学历的中医高校。但几年过去,原“大学”的名字不能用了,事业半途而废,赵氏父子心里,从此就落下了一块心病。

并非只有他们是这样。前张仲景国医大学创办8年间,前前后后共培养出了数百名中医名医、名师、专家和教授,许多人现在已成为业界中坚或学界泰斗。近几年,这些人因事相聚,总要叹惋学校的衰落、消失,也总要谈起学校的恢复重建之梦。

这事,在他们看来,事关中国中医药大业的传承——因为,举目四望,像他们和他们的老校长那样,对这项事业怀有赤子之心的人,已经不多了。

已经等待15年。难道还要再继续等待下去吗?

2007年,赵清理先生去世,其子赵安业携其孙辈赵国詠(郑州仲景国医专修学院院长)、赵国雅(郑州仲景国医专修学院执行院长)等,继续为此奔走呼吁。

2

他们需要在合适的时机,遇到一个合适的人。

这个“白衣骑士”,终于在2018年等到。他就是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

姜明脱身于体制内,1993年以广告业起家,横刀跃马25年来,产业横跨传媒、城建、投资、双创、健康、实业六大版块,旗下拥有50家控股公司,同时又投资了60多家科技型、创新型快公司。

熟悉他的人知道,姜明精力充沛,脑袋聪明,知识涉猎面广,人脉资源丰富,在企业扩张发展的道路上似乎永不停歇,近几年因为倾力打造“中国创客领袖大会”“双12创客日”,一个“明哥”的称谓广为传扬。他很受投资圈喜欢,也很受政府欢迎,所到之处,喜感十足,每个人往往都如同打鸡血一般,受到感染和触动。

这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抓住任何一个“风口”的人,还是一个善于融会贯通以自己的“三观”去影响别人去整合资源的人。这样的人,游刃有余于中国政商两界,老实说,并不多见。

“一个人来到世上,就应该做一点对这个世界和人类有益的事情”“要追求天明在中国民营企业中的历史地位,追求姜明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历史地位!”看着他穿着红色的文化衫激情登场,听着他用信阳口音讲出如此平实的“大白话”,你会觉得,这个人离你很远,又离你很近,如若刻意去学、去模仿,往往愿望落空。

他只能是,那个独特的姜明。

但姜明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他过去无论做什么,每一块与同行相比都没做得太大(除下广告业),也没做得太强,涉足产业五花八门(尤其是近几年所做的PE项目)。你看他这么多年先后涉足的这些产业,传媒——地产、城建——投资——双创——健康——实业,完全是随着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指挥棒再走,近乎于什么热,他就投什么。按他的自我判断,他过去一直没找到自己真正想做、能做的“主业”。

可这并未产生什么问题,也并不是什么错,而且假如不这样,那就不是姜明本人的风格了。他今年52岁,也许正如他在对外讲话中所透露的那样,有一阵子他突然强烈感受到了对自己生命的意识——过去,太匆匆——“创百年天明老字号”“百岁姜明,百岁天明人”,原来一个人是可以这样对自己和企业的未来许愿的啊,而这样的愿,看来也很值得好好地去实现的啊。

姜明和赵安业等人,早就认识,有那么多医疗卫生界的老朋友,大家平时碰头,应很常见。以姜明敏锐的嗅觉,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上关国策,下利民生,明显是一件符合“天地人和地利”的大事情,但要说到将其当作一件“正事”去做,在他这里,却正式始于今年年初。

3月12日,他见到开封市市长高建军,谈起“未来天明要建一所在全国、全球有影响的中医大学作为送给河南的礼物”的想法,引起后者关注。后者谈到开封自贸区,说那里的“健康乐谷”也有这样一个定位,希望天明集团能一起参与河南大学、开封中医学院联办河南大学中医学院这件事,姜明说都想到一块儿了,一口答应。

到了7月10日,天明集团和开封市政府正式洽谈,主题已经升格为如何把开封打造成“世界中医之都”了,双方沟通顺畅、一拍即合。10月15日,高建军和姜明再次会晤,后者详细汇报了建设“天明中医谷”的思路和相关策划方案,其中,“张仲景国医大学”以开封国家自贸区天明中医谷的首批核心项目之一,隆重登场。

这只是事情的结果,事情有什么前因和伏笔吗?据姜明介绍,今年5月13日“母亲节”这一天,他在给自己的父母洗脚的过程中,突然明白并正式决定下来要做“中医百年事业”;而后的6月15日,天明25周年庆典,他郑重宣布要将中医健康作为天明未来的主业。

这,是一个商界“浪子”在自己人生拐角的顿悟和猛回头。如果你看到他现在每天早晚健身、跑步,如果你看到他身着文化衫上印着的那几句话“让工作更有精神、让生活更有质量、让生命更有长度”,如果你听到他在不同场合高声大喊“复兴中医药,惠及全人类”,那么,你一定会觉得,这一次他的认真,一定会与执着、痴迷紧紧相连。

他实质上接受了赵清理、赵安业等老先生们的相托。这样的相托,重于泰山。

3

姜明很喜欢宏大叙事,似乎也很愿意做大事。你看他的“天明中医谷”项目,涵盖“三大平台”(服务应用、产学研、展贸)、“五大功能区”(疗养、文教、医疗、研创、展贸)和20个“特色项目”(养生、名医坊、中医院、科技孵化中心,等等),一吐口、一伸手就是半个“清明上河园”。

张仲景国医大学镶嵌在其中,建设体量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此前的11月19日,天明集团与张仲景故里邓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共同发展仲景国医中医药项目,在中医堂、中医培训学校、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基地、仲景国医小镇及仲景经方整理研制推广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要将邓州市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医药之都”。

这种“大手笔”,除了姜明,还有谁能做得出来?

前面说过,姜明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他曾说,当他向他的朋友们谈起自己想做中医健康产业时,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支持,没有一个不赞同,都说这件事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特别是泰康集团的董事长陈东升,他说,姜明你做中医这件事,我全力支持你。还有,天明集团本身就投了全国“互连网+医疗健康”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微医集团,目前这家企业估值200亿元,有着广阔的市场覆盖面。所以,在河南做中医健康产业,姜明并不是只有一个人在战斗,他要联合泰康人寿、微医集团、元明资本等,至少拿出200亿资金投进去。

“天明有这样的人才、团队和实力,具备搭建平台、建立生态的能力!”听听这话,我们似乎看到了一部“姜明式”的励志大片。难怪开封市的一位主要领导每次见到他时都要说:“姜明啊,你办事,我放心!”

但要做好这么大的一个产业,光有理念和决心,光有资本也不行,还需要更多要素和资源作支撑。河南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要说做强做大这个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因为对这项产业的价值认识不足,我们的这个强项逐渐变成了弱项,以至于到现在,整体上还没有成就什么大气候。据省政协调研,临近的安徽省和遥远的甘肃省,它们的中医药产业近些年反而后来居上。

业内专家谈起这个话题,语气种都流露出无限遗憾。同样,眼下要恢复重建的张仲景国医大学,也面临类似问题。

历史上,它之所以办不下去,与有关方面对中医产业重视程度不够有关,也与资金不足和人才短缺有关;现在,当踌躇满志、气吞山河的姜明接过接力棒,资金可以有,土地可以有,政策可以有,但人才在哪儿?正确的办学理念是什么?教育如何与产业发展有效结合?如何在恢复重建的基础上高质量办学?这些问题,全是姜明要迎难而上并且必须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不少人都会为他暗暗捏一把汗。

南阳、开封两市,具备中医药研究和产业开发的雄厚基础。特别是南阳,仅一个邓州市就有中医专业医疗机构35家,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近2300人,三代以上中医世家74家,中草药有麦东、半夏等12种,种植面积近4万亩。西峡县更不用说了,那里出了一个仲景宛西制药集团,生产六味地黄丸、逍遥丸、月月舒牌痛经宝颗粒、天智颗粒等系列中成药,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浓缩丸生产基地。

它和辅仁药业集团旗下的开封制药,在中医药产业的开发道路上已走过了数十年,积累了大量产业化运营经验,天明集团若走类似的路,无疑面临着巨大挑战。即如一个“仲景”商标,不少与中医药产业相关的类别,都已被仲景宛西制药集团和其他大量的企业、个人注完,关键的第42类“仲景国医”商标(教育、培训类),目前掌握在郑州仲景国医专修学院手里,这种“幸运”,将切实保障张仲景国医大学的恢复重建,不致受到其他干扰。

不怕起点低,就怕方向错。我们看天明集团的规划,会发现它盯的是中医药大产业,从科研、教育、认证、养生、展会、学术交流、跨境电商、产城融合等各方面入手,补的是河南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短板,无疑是一种基于自身资源能力的另辟蹊径,具有强大的政策、资本和人才团队优势,因而值得人无限期许。

“人在做,天在看,苦心人,天不负,做事者,天来助!”“心诚则灵,有志则成。越努力,越幸运;越感恩,越好运!拥抱新时代,创业再出发!”这样的话,近似于顺口溜,但听起来朗朗上口,是不是很过瘾、很接地气、很得劲儿?

好了,赵清理、赵安业他们有一个梦,姜明也有一个梦。这样的梦一梦套一梦,大梦套小梦,假如问,这种接力棒式传承的梦能否可称得上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我想姜明的回答,一定很肯定。

4

“振兴中医”,姜明已经在路上。

10月,天明集团与邓州市签约,双方各自出资5000万元共同成立公司,开始投入实际产业运营;12月27日上午,天明集团又与赵安业他们的仲景国医签约,将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提上日程。

天明集团企业文化中,“作风”一项写的是“即刻即办,雷厉风行”。一些与姜明有过合作的项目公司负责人,在谈到姜明的行事风格时,常常给予的一句评价也是:“快,准,实!”

他善于给自己要做的项目冠以宏伟的使命和沉甸的责任。比如中医药产业,他会首先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继而,他会整段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让中医文化走向世界,惠及人类。当前,中医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切实把中医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方向正确、目标正确、价值观正确、执行线路正确,资金到位、关系到位、资源到位、团队匹配到位,剩下的,就是既高调又实在地干了,往前推进了!就像他们今年8月与民权县政企合作,收购控股民权葡萄酒,天明集团立马将人派到、将资金打去,他们下决心做的,是推动一个具有60年历史的“民族品牌”的复兴,是强力打造“河南红”。

我们看到的天明,和过去有些不一样。

2019,转眼到了建国70年。这一年,对中国企业家而言,“家国情怀”和“家国责任”无疑将成为他们精神思想的第一源动力。姜明这一代“92派”企业家,起家并兴盛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是探路者,又是受益者,他们深知自己的初心和归宿究竟是什么,所以,为人处世时时处处与整个国家、社会联系在一起,已成为他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外化的行为方式。

即如现在要着手恢复重建的张仲景国医大学,姜明说,他要仿效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中国的西湖大学,毕一生之力进行捐建。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设若姜明真的能在有生之年联合自己圈内外的朋友把这件事做成,那么,这将会为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开创的“新局”,再添精彩一笔。

的确,近两年,中国企业家纷纷将公益捐赠的目标指向了高等教育,而且多是基础教育科研领域。西湖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众多内地大学,收到企业家校友和其他社会公益人士捐赠的大额资金,层出不穷。教育和人才培养,乃百年大计,所谓的家国情怀和责任,很多时候其实就体现在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健康发展有没有做出贡献,有没有付出努力。姜明以一腔热忱投入并参与其中,实是善莫大焉!

“仁者医心,医者仁心”,这个时代,有着太多类似这样的命题需要破解、重建。天明集团牵手仲景国医,发力中医健康产业,让姜明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风头浪尖,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破解者和重建者。

只不过,这一次他的身姿和心态,和过去有着很大不同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