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闲来无聊,随手翻阅了几篇旧闻,其中有一篇报道了某知名二手表店,曾涉嫌以十余万低价购买一枚遭窃的百万名表。不过事后求证,这枚号称价值百万的名表也就是媒体与舆论夸大其词的产物。好在那家表店的收购价是合理的,并且当时有备下卖表人的身份信息,才完全免去了这场无妄之灾。

当然这里并不是要深入探究二手表店家的法律责任,而是更好奇钟表业内的反应。首先钟表代理商跟正规代理店方面,虽然没有任何公开评论,但私底下会有种“迟来正义”之感慨,并且幸灾乐祸地说:“早就告诉你们别买二手表”,然后两手一摊,“现在出事了吧!”

其次,专业钟表媒体一方面都跟该店负责人私下有交情或者有合作关系;另方面却囿于品牌投放广告的压力,所以两边都不得罪,保持中立装作不知道乃上上策,所以专业钟表媒体都选择无视这则消息。

接着是表迷们,这个族群可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懂二手市场或者不知该店在业界声望与份量者;另一类则反之。从留言中可以看出,前者反应较符合正规代理商的期望,会告诫自己莫入二手表界或者谨慎为之;后者反应就当作茶余饭后话题,对于二手表的偏好不改初衷。那么从这些反应看来,国内指标性二手表店出这么大纰漏,对其生意不但毫无影响,甚至可得到免费宣传,长期来看反而可能获益。

上述分析或许取样不够多、不够严谨,但至少反映出一件钟表业界长久以来既存的事实:就是二手市场长期在代理商跟正规代理店(也就是销售代理商所提供全新商品的表店)打压之下,却是日渐蓬勃发展,无论店家或者营业规模都在稳定成长当中。如果二手市场的成长,就像秋去冬来那般无法抑制逆转,我的思考是,钟表代理商何不效仿汽车行业的做法,兼营自家品牌二手表的买卖与鉴定,既可从买卖跟维修双方增加营收,对消费者而言也买得安心用得放心,可谓一举两得之效,何乐不为?

在探讨这问题之前,应该先撇清“二手市场”以及“正规商品”这类专有名词。二手市场一词又被俗称为灰色市场,由此可看出它的地位有多尴尬。介于白色(正规商品)跟黑色(仿冒品)之间,既没有前者光明磊落,也缺乏后者的嚣张气焰。在二手市场里买卖的商品,望文生义可知就是指“被交易”过的商品,通常消费者在正规店买新表时,当完成购买手续后,新表就已成二手品。这表在你经手后,如果再转卖给下一位买家时,这位买家就属于第二手了,故谓之二手品。严格来说这跟商品是否被使用过毫无关系,当然如果是使用过的表,那更没有争议。

其次,二手市场里除了二手表、老表跟古董表以外,还大量流通著俗称“水货”的平行输入商品。水货跟正规商品是两个相对名词,正规商品是指由总代理所进口的钟表。总代理即负责进口的贸易公司,在跟国外原厂洽谈好代理权之后,便专责本地的销售、广告、维修等各项业务,当然这类代理商也有许多是原厂直接在当地成立分公司统筹所有业务,但无论是贸易商或分公司,我们可以一律通称代理商(总代理)。

代理商通常不直接将商品贩卖给消费者,而是委由表店销售,那么这些经过代理商精挑细选销售正规商品的表店也就是所谓的正规代理店,所以正规商品也常被俗称为“AD货”,其中的AD就是Authorized Dealer之简称。反推,不是由代理商进口,而是不具代理权的贸易商、二手表店、代购商从国外直接输入的商品便谓之“水货”。须知水货也是原厂制造的真品,跟仿冒品毫无关系!

大致了解这些麻烦的名词之后,就可以来聊聊核心问题了。即对于代理商跟正规代理店来说,二手表究竟是害群之马,还是济世良药?

当然,我自己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立场,大家不妨先听听。

一、与其在台面下交易,何不构思个对双方有利的游戏规则后,将交易改到台面上来,或许可有双赢的局面。

这道理不难懂,试问为何二手店永远有源源不绝的水货可供销售?除了要拼业绩、清库存的店家跟总代理以外,其实原厂也经常会涉入这类交易。比如有的是地区代理改朝换代,甚至有某知名品牌在即将转手之前,便大量将库存商品卖到二手市场。这样一来不但打击到当地代理商跟表店,甚至对品牌也是莫大伤害。

二、涉入二手市场的不单只是总厂、代理商而已,正规代理店也同样深陷其中。

姑且不论那些为了清库存、赚汇差、赚差价而将新表输出到国外的状况,其实若有客人到店里欲将手上的旧表换新表,通常表店也有配合的二手店或者个体户,一通电话就有人带着现钞到店收表,当然这是个对顾客、店家跟二手店三赢的变通作法,毋庸置疑。这里旨在说明二手市场、二手表店存在之必要性。

三、有些主事者认为,二手表会造成品牌价值受损。

我认为这理由不成立,因为二手表的负面形象多数来自品质、配件以及后续维修方面,一般消费者不会将此问题归咎品牌(原厂),多数问题是来自二手店家、转卖过程以及先前的使用状况。所以要避免这类负面问题,品牌反而更应该站在协助的角色,甚至品牌自己来卖,那么连店面环境、地段、装潢也都可自己掌控,品牌形象还会受损吗?

四、认为二手表会排挤正规商品的销售,所以绝不赞成。

其实买二手表跟买新表是区分颇为清楚的两个族群,并不会造成明显的排挤或对立效果。但话说回来,的确有少部分人会在两者之间作决策,而排挤到部份新表,但其实经过原厂间接扶持的二手表交易,回馈给新表的好处远超过排挤效果。举个例子,劳力士在全球服务中心都有鉴定真伪与维修保养服务(无论水货与否,只要是真品就负责维修),而且原厂配件对于该表销售地区、年份、型号及其他资料皆详细记载,这些都间接造成该品牌在二手市场交易热络。于是劳力士二手表成为保值性最高的品牌之一,这点对于许多人在选购新表时,极具说服力。其次,对于预算有限的玩家来说,因为卖掉旧表的损失金额在可容忍范围内,便可采用一出一进的方式玩表,先卖掉旧的再买新的来玩,如此不也是间接提升新表销售吗?

五、百达翡丽多年来的广告皆以“传承”为主题,目的就是为了告诉消费者,它是个具有恒久价值的品牌,所以值得世代传承。

我认为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主张非常正确,可以收是直接命中顶级、收藏级腕表的诉求。不过其中所谓的“恒久”价值除了虚无缥缈的辉煌历史、品牌声誉以外,最具体的就是拍卖会上跟二手表店里的标价了吧!为了上面的价格漂亮,还是老话一句,唯有间接或直接将自家品牌的二手表,从鉴定开始到销售维修等方面逐步、全面导入正轨方是上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