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战役,改变三位开国将帅的命运——林彪、粟裕与陈明仁的战场角力


鲁平


摘要:陈明仁,黄埔一期,国民党军中著名的战将,抗战时也曾屡挫敌锋。而在解放军的开国将帅中,林彪与粟裕都是以战功见长,这样三位富有传奇色彩,并在战场上确立了自己地位的战将,又将是如何角力?


图1:陈明仁将军

粟裕与林彪,在开国将领之间,都以战功见长,二人各自指挥的经典战役,至今仍在军史研究领域,闪烁其光。双方指挥艺术孰高孰低,则成为众多军史爱好者之间长盛不衰的话题。在粟裕与林彪漫长的军事生涯中,偏偏遇到过一位共同的对手—陈明仁。军人之间的碰撞当然只有在战场,三个人一时的胜负,谁料会被布下殊途同归的命运。在军史的不同篇章,留下了共同的印迹。

1933年中旬,国民党军开始采取“堡垒主义”的新战略,积极部署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派出部队层层构筑碉堡,封锁苏区和红军。8月29日,国民党军为最后完成由赣江至抚河之间的堡垒封锁线,命令第八十师师长李思愬、副师长陈明仁率二三八旅3个团到吉水县的乌江圩修筑堡垒,乌江圩位于江西省吉水县境内,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公略县北部边界的一个重要圩镇。亦是吉水通往永丰、兴国等县的交通要道。它东南面临恩江河,地势颇为险要,便于阻击;西北、西南面均系丘陵小山,松林茂密,便于隐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图2:乌江地区略图


国民党军的公然挑衅瞬间激怒了刚刚完成整编的红一军团。8月30日,八十师构筑碉堡工作尚未展开,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就已经制定计划,决定以奇袭手段消灭乌江圩地区之敌,打破国民党军的战略封锁。8月31日下午,红一军团秘密完成对八十师的包围,就在即将发起攻击之前,气候剧变,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恶劣的天气极大影响了八十师的火力发挥,担任主攻任务的红四团抓住时机迅速向八十师发起攻击,“此时敌之炮兵不断向我四团轰射,步兵亦顽强抵抗,战约1小时许,敌约一团余被我击溃,并俘虏两百余人”。各团随后展开攻击,“约半小时,敌更加恐慌、动摇……其增援的一团人正在半山运动,脚跟尚未立定,因阵地失守亦随之如山崩地裂的溃退”至19时,面对红军猛烈攻势,增援无望,李思愬,陈明仁只好趁夜色逃离战场,余部完全缴械投降。乌江圩一战,红一军团全歼八十师4000人,俘八十师参谋主任金丹成、二三八旅旅长何文鼎以下2000人,缴获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当然,林彪和陈明仁的角力还没结束,到解放战争时,在东北战场上三打四平,陈明仁可是让林彪走了回麦城。

图3:乌江战斗示意图

然而这场胜利并未能阻止国民党军逐步完成赣江至抚河之间的堡垒封锁线。对于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来说,乌江圩一战的成功经验,让他在次年写出的《论短促突击》中自信的阐述“突击开始以后,应最迅速的动作,最猛烈的连续冲锋,乘敌人在立足未稳时,未做好工事时,和后续部队增援未到时,迅速干脆的歼灭之。”

至于对手国民党军八十师这面,随同师长李思愬突围出来的陈明仁,在9月5日等来了蒋介石一纸因祸得福的电文,“如八十师收容已完,则即派员解李思愬来南昌候审,并希先行监视,以免逃逸为要。该师师长职务暂派陈副师长(明仁)代理可也。”显然,蒋介石的追责,更看重如何让非嫡系出身的李思愬名正言顺下台,由黄埔系的学生掌握实权。11月8日,行政院通过军政部提交的“第八十师长李思愬,调度无方,请予免职,遗缺请任该师副师长陈明仁代理案”,陈明仁,借着林彪的战果,却当上了八十师的师长。此后倒霉的前八十师师长李思愬进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学习,不过一年以后,李思愬还会有机会在南京的街头,遇见老搭档陈明仁的。

经历乌江圩一战,八十师元气大伤,人员、装备严重不足,对于即将开始的第五次“围剿”,将这样的部队布置在“剿匪”一线,实在让人难以放心。经过再三斟酌,9月13日,蒋介石在发给熊式辉、贺国光的电文中明确指示各师“清剿吉永乐以北散匪”“惟第八十师可开往樟树丰城整顿”,不久,由于发生“福建事变”,八十师调赴福建参与镇压十九路军的军事行动,事后便驻防福建沙县一带,划归东路军总蒋鼎文指挥。

1934年4月广昌战役打响,为了进一步调动牵制国民党军,减轻主力红军压力,原本活动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七军团在军团长寻淮洲带领下跨过边缘地带,深入福建境内。由军团参谋长粟裕指挥其十九师和福建红军独立第九团包围永安,伺机打援。此时离永安城最近的八十师师长陈明仁,当仁不让的接到了“陈明仁师就近派队驰援”的急电。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有乌江圩一战的前车之鉴,陈明仁派出了该师建制最完整的二三九旅,由旅长陈平裘率领增援永安并在当地准备修筑堡垒,争取打个翻身仗。

红七军团是由闽浙赣苏区的地方部队升级而来,虽然经过了整编,但仍然“武器严重不足,许多战士身背梭镖,负荷很大”,一直试图寻找战机,打一场胜仗改善现状。八十师二三九旅的逼近,恰好提供了这个机会。5月29日凌晨,从沙县西南方向向湖源方向转移的红七军团十九师与以“避战目的,绕道疾走”经湖源前往沙县的八十师二三九旅不期而遇。这场遭遇战初期,双方都摸不清对方实力,有些轻敌的情绪。红七军团认为“其番号及兵力均不详……估计敌系来游击者,其兵力约一营”。除以一个团发起攻击,“其余各兵团则集结于其警戒阵营附近待命”。八十师二三九旅则称“前卫与不明番号之匪在湖源西端接触,遂与之拼”,战斗陷入僵持,直到双方从各自俘虏口中了解到对手的真正实力,才回过神来。红七军团十九师迅速调整部署,投入全部兵力,并派出部队绕道二三九旅侧面和后方,形成三面夹击之势。很快二三九旅就复制了八十师在乌江圩的失败,“因孤单无援,决心撤退,因山路崎岖,运动困难,重兵器损失甚巨”。红七军团歼敌500余人,俘敌800余人,缴获枪支800余支,迫击炮3门,子弹10余万发及其他一批军用品。

图4:湖源遭遇战示意图

湖源遭遇战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同年八一建军节,中革军委第二次颁发红星奖章时,红七军团即有三人因此战荣获红星奖章。为此,蒋介石抽调主力部队,围堵红七军团,迟滞了福建方向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进攻速度。

八十师接二连三的损兵折将,让蒋介石极为恼怒。1934年7月29日,蒋介石授权蒋鼎文全权整顿第八十师,“非彻底改造不可,凡是师旅团长不力腐败者,皆应准备撤换,由兄全权办理”。8月14日,蒋鼎文免去陈明仁八十师师长一职。8月22日,陈明仁离开福建前往庐山受训。9月12日,行政院通过“第八十师师长陈明仁另候任用,拟请免职”一案。1935年,陈明仁以十三期学员身份前往陆军大学报到。直到陆军大学毕业,他才重新带兵,走上抗日前线。同年,由红七军团改编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余部,在粟裕带领下,仍然活跃在闽浙地区,一直坚持到抗战全面爆发。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后,林彪仍任红一军团军团长,1937年率部挺进华北抗日前线。共同的敌人,让三个人的命运,在各自的战场上共御外侮。

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授衔典礼上,三位昔日对手的名字,都位列其中。二十多年前的战场角力,悄然已成将帅间的一场往事。



参考资料:

红二师乌江圩战斗详报 1933.8.31

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8月版

聂荣臻年谱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 军事(四)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1994

湖源战斗报告 周建屏

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