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但是对于云南、广东、湖南等地的农村娃来说,这个东西味道挺不错的,小时候没有零食吃就吃这些,外壳硬如钢铁,里面肉几乎没有,对于嘴馋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噩梦!

芡实,一种长在水中的中药。又叫鸡头米、卵菱、鸡瘫、鸡头实等。味甘、涩,性平。素有“水中人参”之称。

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取净芡实,照麸炒法炒至微黄色。本品形如芡实,表面黄色或微黄色。味淡、微酸。

七八月芡实会开紫花,花开时面向阳光结苞,苞上有青刺,花在苞顶,也如鸡喙,因为表皮都是刺,其看上去还和板栗还很像,因此也有人给它取外号,叫做水中板栗。

每年三月开始种植,叶子大如圆盘贴水面生长,叶面呈青色,有皱纹,茎和叶都有刺。茎杆长约一丈有余,中间有孔有丝,是一道不错的美食。

芡实苞子露在水面上只有一点点头,有的连头都不露,隐在水里。凭眼睛无法判定生熟,只能靠手感,硬中带软的苞子才是熟的,硬的是生的。

熟苞子用手一掰,有点像石榴,红瓤,褐果。一个苞子里至少有100多粒褐果,褐果里面就是白嫩嫩的芡实米了。

正常年景,亩产鲜芡实米可达到70斤,最近几年,芡实米的市价步步上扬,普通的一斤50~80元左右,贵的也有100元以上一斤的。

芡实的保健功效

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芡实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又名鸡头米、鸡头苞等。芡实营养丰富,不仅可供食用,还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可制成食疗保健品。据中医介绍,芡实的功效为益肾涩精、补脾止泻、安神,主治糖尿病、脾虚水肿等症。

芡实以果仁入药,中药处方中的芡实,均指生芡实。为原药除净杂质碾去外壳,生用入药者。炒芡实为生芡实用麸炒至微黄入药者。健睥止泻功效增强。清代医家陈士择说得最好:“芡实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聪明,久食延龄益寿,视之若平常,用之大有利益,芡实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也,去脾胃中之湿痰,即生肾中之真水。”所以说芡实是健脾补肾的绝佳首选,若能与山药同舟共济,那补益的效果就更佳了。

芡实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本草经百种录》:“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芡实茯苓粥

原料:芡实、茯苓各15克,粳米适量。

做法:

1、 将芡实粉、茯苓磨粉状,一同放入碗内,用温水调成糊;

2、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3、 锅中加入约1200毫升冷水,将粳米放入,用旺火烧沸;

4、 缓缓倒入芡实茯苓糊,搅拌均匀,改用小火熬煮;

5、 见米烂粥成时,下入盐调好味,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补脾益气,祛湿。适用于小便不畅、尿液浑浊、阳痿、早泄。

芡实可以经常吃吗

芡实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功效,多吃可以强身健体,防止未老先衰。既然芡实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芡实能每天吃吗?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芡实能益气益神,只要不是一次性吃太多,是可以长期食用的,不过有个重要的前提:你不是禁食芡实的人群。

哪些人不适合食用芡实呢?

1、对于本身火盛,手心发热的人,就不适合食用芡实。

2、便秘、尿赤及妇女产后者,也都不适合食用芡实。

3、芡实虽有营养,但婴儿不宜食用。

4、平时有腹胀症状的人也应忌食。

5、食滞不化者慎服,大小便不利者禁服。

以上人群在病中最好不要食用芡实,但病愈之后仍然可以食用芡实的。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