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杨伟院士所说的:歼20系列化发展,不要再对歼31心存幻想了

杨伟院士前一阵在讲话中提到歼20未来要系列化发展,这也立即引起了各方的联想。而简氏防务也随即做出解读,杨伟院士所说的系列指的是:全功能、双座版、出口型和舰载型四种。这个判断是符合一般逻辑的,但我在这里再仔细的推敲一下。

解读杨伟院士所说的:歼20系列化发展,不要再对歼31心存幻想了

第一:全功能系列

简氏的意思很明显,我们的歼20目前还不完善,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比如大家常说的发动机。目前歼20装备的发动机是涡扇10B,就是属于够用,等涡扇15完全成熟,歼20的性能会更上一个台阶。这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但是,这叫升级版,不叫系列型。系列型指的是并列关系,譬如F15C是争夺制空权的,F15E是对地进行攻击的,他俩各司其职,不存在谁替代谁的关系,这叫系列。而如果我们涡扇15成熟,它必然是取代涡扇10B的,有了涡扇15就没必要再装涡扇10B了,这叫升级。所以,这个全功能系列的歼20是不存在的。

解读杨伟院士所说的:歼20系列化发展,不要再对歼31心存幻想了

第二:出口系列

歼20出口,最起码在15年之内是不可能的。其实这到不涉及保密的问题,主要还是产能不够。2018年,歼20将建第四条生产线,但即便这样,每年的产量也就是50架。这样的产能我们空军自己用依然非常紧迫,根本就没有出口的可能。歼20作为可以与美军一较高下的战机,我们确实进步是非常大的,但美国的航空底蕴在那摆着呢,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可以与其对抗的实力,必须大步的前进。所以,中国航空目前的任务还是继续开发歼20的潜能并着手下一代战机。而歼20如果出口,必然涉及到保密之类的任务,需要对飞机进行大规模处理,这样会分流出很大的一部分科研人才,必然会对新型战机的进度造成拖累,这么做是相当得不偿失的。出口赚钱的任务还是交给服装厂、家电企业吧。所以说这个歼20出口系列是不会存在的。

解读杨伟院士所说的:歼20系列化发展,不要再对歼31心存幻想了

第三:双座系列

这个双座版就是类似于F15E这样的对地攻击型歼20。歼20的作战半径达到2500公里,载弹量达到11吨,如果用巡航导弹,可以直接打击美军的关岛基地。其实歼20的这个航程和载弹量是跟轰6K差不多的,跟专业负责对地攻击的歼16也是差不多的。而歼20作为隐身战机,并拥有优越的机动性,如果它作为轰炸机、攻击机,其作战效能要甩歼16和轰6K几条街的。所以我也一直怀疑这个歼20就是轰20。这样看来,把歼20改装成双座版的战斗轰炸机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且慢!像美军的F15E,F14,俄罗斯的苏34,乃至于我们的歼16,都是采用双人机组,前面是驾驶员,后面是武器系统操作官,前面的负责开飞机,后面的负责扔炸弹。而我们的歼20不需要这样的搭配!歼20的人工智能水平很高,可以语音发射导弹,一个飞行员完全可以干两个人的活,不需要改装什么双座版,直接用就可以了。前几天歼20给我们表演了投射大型钻地弹的能力,这就是证据!而我们国家面对的威胁,主要还是来自于海上的美军航母编队,在歼20设计指标,拥有攻击海面目标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所以歼20天生就是一架战斗轰炸机,完全不需要开发双座版。而双座版的战斗轰炸机还是以前科技水平不足的产物,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单座的战斗轰炸机是必然趋势,而很明显,歼20是走在了前列。

解读杨伟院士所说的:歼20系列化发展,不要再对歼31心存幻想了

第四:舰载系列

歼20目前最大的优势是:成熟!它已经通过各种考核测试,装备部队,是一架非常完善的战机。再此基础上开发出舰载系列,风险是极小的,快择4年,慢则5年,是绝对可以上舰的。而被很多人所拥戴的歼31,目前只有两架,它要想成熟,能达到上舰服役的状态,还需要至少、至少10年。我把话放这,2018年,歼31如果能出第三架,那它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果今年还是靠这两架在这忽悠,基本上就可以宣布这个项目终结。而歼20作为鸭式布局,起飞距离短,是先天上舰的好材料。至于有人说歼20体积大,不适合上舰,那是幻觉。歼20的翼展12.88米,歼15的翼展是15米。歼20比歼15窄了2米多,是不存在大的问题的。歼20面对歼15这样拥有代差的战机,是秒杀的优势,所以如果机翼不做折叠处理,一艘航母上少上4架,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拿我们新一代的国产航母来说,据说可以搭载40-45架歼15。咱们按最低40架计算,如果换装35架歼20,那是什么效果?35架歼20的战力应该是40架歼15的20倍。

实际上杨伟院士所说的歼20系列,指的就是舰载机系列,其他的都是不存在的。未来歼20上舰是必然的,而歼31上舰是不可能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