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日军占领安庆潜山后,打开了沿江北岸西进的通道,在日军中向有精锐之称的第6师团稻叶四郎部从大别山南麓及长江北岸间的长条地段大举西犯,该路线距离武汉最近,并可在日军海空军的直接掩护下作战,不过第6师团必须通过的潜山、太湖、黄梅、广济一带地区丘陵起伏,湖沼错杂,为天然的守势地区。

行军途中

早在6月22日,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就判断日军攻打武汉只能循溯江西上一途,建议军事委员会“应充分采用内线作战原则,迅速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先于太湖、宿松、英山、广济间狭隘地带将溯江西进之敌,聚而歼之,然后转移兵力,各个击破”。(《李宗仁致蒋介石电》(1938年6月22日),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他反对处处设防,逐次使用兵力的倾向,认为这样正面防守力量既不雄厚,侧面打击力量又嫌薄弱,不仅失去歼敌战机,反而会被日军逐个击破。显然,李宗仁试图集中兵力重创孤军突进的第6师团,重演一次台儿庄大捷。但到24日,第5战区得到日军4路攻打第5战区防地的确切情报,日军将“一由蒙城进攻阜阳,趋新蔡、汝南,南犯确山;二由正阳关犯霍邱,趋固始、光山,南犯信阳;三由合肥犯六安,越叶家集、商城;四由安庆犯潜山,趋黄梅、广济”。(《李宗仁致蒋介石电》(1938年9月18日),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中国军队(资料图)

面对日军来路甚多,第5战区免不了分头抵御,而当时,中国军队主力大部集中第9战区,第5战区兵力远不及徐州会战后期雄厚,缺乏围歼第6师团的充分实力。黄梅、广济作战开始前,李宗仁因病离职,由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代行司令长官职权。

长江北岸至大别山南麓守军以广西部队为骨干,另外还有川军、西北军等。计有廖磊部第48军、张淦部第7军、覃连芳部第84军、韦云淞部第31军、许绍宗部第29集团军(辖第44、第67军)、刘汝明第68军以及杨森、徐源泉部,各部均由第4兵团司令李品仙统一指挥。李品仙令杨森、徐源泉在潜山、太湖一带迟滞日军。6月26日,日军占领太湖城,此后即以主力移至江南支援九江、湖口方面的战斗。徐、杨两部与第1军协同侧击日军,经3天剧烈搏杀后,将日军逐往潜山东北和望江东南一带。李品仙得以指挥所部顺利地控制了潜山、太湖、宿松、黄梅一线的西北方山麓,以第68军守备宿松、黄梅正面及沿江要点,将第84军控置于广济方面。

战斗现场

7月25日,日舰28艘炮击小池口等68军第118师阵地,日海军陆战队在70余架飞机掩护下强行登陆4次,均被击退,阵地附近村落被炮火炸成一片废墟。26日,日军第3师团猛攻如常,守军伤亡甚重,小池口告失。8月2日,日军第6师一部由太湖进攻宿松,与第3师北进的两联队人马汇合,近迫黄梅城。黄梅、广济方面战事顿呈激烈状态。刘汝明部在黄梅城郊与日军剧战后于4日退出黄梅城。黄梅、广济为鄂东门户,北岸战事为之紧张。

8月3日,第5战区代司令长官白崇禧前往第4兵团指挥部召集师以上将领开会,决定反攻黄梅,同时加紧侧击太湖、潜山等日军据点,限8月6日行动。各部遵命而行。第68军和第84军固守黄梅西北一线阵地,第31、第7、第10军及许绍宗集团军一部从黄梅东北及太湖、潜山西北山地侧击日军,第4兵团其余主力则立即向广济一带集中。

日军第6师团北受中国山地部队钳制,西南为长江及湖沼所限,渐入困境,主力徘徊于宿松、黄梅之间一筹莫展达月余之久。在中国军队不断反攻下,第6师团后方补给线时有被切断之虞,且为对付中国军队持续的猛烈攻势不得不集中力量,收缩战线,日军遂放弃以前经太湖、宿松等地的陆上补给线,而改由小池口方面,由长江水路获得补给。8月26日,中国军队乘势克复潜山、太湖,日军向东南撤退。

张宪文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二卷,全民族奋战: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沦陷

(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编辑:林小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