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全球食品欺诈事件层出不穷,据统计,全球食品欺诈事件的类型中,以有机食品认证与生态标签的假冒最为严重,两者加起来约占60%以上,而主要原因在于各国消费者都非常追求有机食品或生态标签,只要产品贴上相关认证,产品就可以卖更高的价钱,因此让不法商者认为有利可图,为此欧盟当局也一再呼吁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传统食品与有机食品。

据美国数据显示,其最大的有机食品供应国就是土耳其,主要供应大豆与玉米,2017年5月有一批重达约1640万千克的乌克兰农作物,先被运到土耳其贴上假的有机认证标签后,再进入美国,就让这批农作物的价值瞬间增加了330万欧元(约2577万人民币)。至于生态标签则是诞生于1992年的欧盟,目的在于鼓励相关从业者采用永续、环保、可再利用的材质,属于自愿性的标签制度,不过申请生态标签认证的费用非常昂贵,也造成拥有标签的产品要价不菲。

不过食品欺诈往往比较难被发现,因此如何防止掺伪、增加食品透明度,成为国际上需要共同研究的议题。2017年9月美国科学家推出一款智能标签,相较于以往只能确认食物是否有腐败的智能标签有更多功能。它不只能检测食物是否腐败,以及有无受到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污染,还能针对特定产品侦测其内含的物质,确认产品是否有掺伪,以确保食品安全。

为什么智能标签能做到这些事?智能标签能够侦测特定化合物的奈米结构,利用氧化还原的反应,让侦测的物质与传感器相互作用,传感器就会改变颜色,而我们只要看颜色改变的深浅程度,就能了解想要侦测的物质含有多少浓度。举例来说,不同种类的茶与葡萄酒都含有非常独特的抗氧化物质,透过侦测这些抗氧化物质的浓度,就能了解这些茶或葡萄酒是否被掺杂了其他杂质。

除此之外,欧盟委员会除了开始使用电子监控系统,追踪所有食品在欧盟境内的流动状况之外,也开发出一项新的代谢指纹图谱,由于传统农作物与有机农作物的某些代谢物会有所差异,而这项图谱可以侦测出它们的代谢物,就像指纹一样来辨别是否有传统农作物伪装成有机农作物,进而可以揪出更多不法商者,让有机食品的认证更有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