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府里的官员一看,感觉这个徐均真的太让人头疼,如果再把莫老大放了,他继续抓,何时是个头呢。以上两则史料,都是讲古代官员打黑的,这两个官员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掉地方上的黑恶势力、为民除害,但他们的打黑行动都失败了:徐均被调离,道同竟然连命都搭上了。

法史文鉴:古代“打黑”为什么难


唐宝民

学者吴思先生在他的著作中讲到了两个相似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徐均的人,洪武年间被任命为广东阳春县主簿。阳春县这个地方,黑恶势力特别强大,他们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徐均是一个颇有正义感的官员,就想除掉这些黑恶势力。徐均刚一到任,一个小吏就提醒徐均,说您初来此地、人生地不熟,应该主动拜会一下莫老大。徐均就问莫老大是什么人,小吏说,这个莫老大就是咱们这儿的黑社会老大,背景很深,咱们得罪不得。徐均一听,就来了倔脾气,气愤地说:“难道这个莫老大不是皇帝治下的臣民?还要我亲自去拜会他?他应该来拜见我才对,如果他不来,我就敢杀了他!”很快就有人把这事通报给了莫老大,莫老大不清楚徐均的来头,所以不敢轻易得罪徐均,就放下架子,主动登门来拜见徐均,徐均也没太理莫老大,而是暗中派人调查莫老大,在掌握了他的违法事实之后,果断下令将莫老大抓了起来。莫老大以为这是徐均想敲诈他,便安排家人给徐均送了黄金珠宝,可徐均却不吃这套,连看都没看就给挡了回去,然后将莫老大押送到了府里。可是,府里的官员早就被莫老大买通了,他们很快找了个理由,把莫老大放回了家。莫老大知道徐均不太好惹,就又给徐均送了一份厚礼,徐均依然没有收。非但如此,徐均还跟莫老大较上劲了,偏要将莫老大绳之以法,于是继续调查莫老大的罪状,并在不久之后再次把莫老大抓了起来。府里的官员一看,感觉这个徐均真的太让人头疼,如果再把莫老大放了,他继续抓,何时是个头呢?必须得想个釜底抽薪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府里的官员经过一番运作,在不久后拿到了调令,将徐均调离阳春县,调到阳江县任职去了。徐均一走,莫老大们也就安全了,可以继续为所欲为了。

第二个故事:洪武年间,有一个叫道同的人,被任命为广东番禺县知县,番禺县当地有几十名地头蛇,经常在市场上干一些强取豪夺之事,欺行霸市、为害一方,百姓敢怒不敢言。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嚣张,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一个靠山,此人就是皇亲国戚、永嘉王朱亮祖。朱亮祖是个特别贪婪的人,地皮阿三们便投其所好,争相贿赂他,他收了人家钱财,便替那些地皮阿三们撑腰,只要出了什么问题,朱亮祖一出面,没有摆不平的事。道同到任不久,就开始打击黑恶势力,抓了很多地皮混混,朱亮祖知道了,便请道同吃饭,并在席间为那些被抓的混混说情,哪知道同不但不给面子,反而质问朱亮祖:“公是大臣,怎么竟然受不人役使呢?”朱亮祖恼羞成怒,干脆直接命人将那些被抓的人全放了。从那以后,两个人就较上劲了,道同这边抓,朱亮祖那边放;道同再抓,朱亮祖再放……道同一看,这不是办法,就上书朝廷,希望皇帝能替自己主持公道。哪知,道同晚了一步,朱亮祖恶人先告状,早已经把弹劾道同的状子递到了朱元璋那里,朱元璋看后,也没有认真了解,就派使臣前往番禺,要将道同就地正法。使臣前脚才走,道同的奏章就到了,朱元璋一看,知道是冤枉了道同,便连忙又派使臣带着赦令去番禺,可是,等赦令到达的时候,道同已经人头落地了。

以上两则史料,都是讲古代官员打黑的,这两个官员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掉地方上的黑恶势力、为民除害,但他们的打黑行动都失败了:徐均被调离,道同竟然连命都搭上了。不妨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这两次打黑行动为什么失败了呢?是两位官员没有决心吗?不是;是他们的权力不大吗?也不是;是法律不健全吗?也不是;是最高领袖不支持吗?也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些黑恶势力的背后,有一个支持他们的保护伞,这个保护伞还非常强大,最底层的地方官员根本无法撼动。这样一来,就会明白,所有黑恶势力之所以能为害一方,都是因为背后有保护伞在为他们做靠山,因此,如果想打黑,必须首先打掉保护伞,那样才是根除黑恶势力的办法。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上两则史料,或许对我们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税务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