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读《茶谱》可知,朱权不仅深谙宋代点茶古法,还对饮茶新法有其独到见解。朱权的这套品饮方式,后经顾元庆等人屡次改进,形成了一套简便新颖的烹饮方式,于后世影响深远,其中最为深刻的影响便是茶的饮法逐渐变成直接用沸水冲泡。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投茶→注水→出汤,我们今天习惯了就这么简单地泡茶。然而,如果你“穿越”回唐宋时期,一定会被那繁琐的泡茶流程和各式各样的茶具搞晕。

要不是这位“高富帅”,喝茶能把你累死!

在唐宋时期,喝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你有空打开陆羽老师的《茶经》,就会发现,唐代喝茶以“煎茶”最为主流,用的是饼茶,要经过炙、碾、罗三道程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的茶末,再进行煎煮,过程中还要加入盐进行调味。

宋代则盛行“点茶”,但仍然要经过碾、罗、煎等一系列程序才能饮用。


要不是这位“高富帅”,喝茶能把你累死!

▲仿宋代点茶表演

要不是这位“高富帅”,喝茶能把你累死!

▲仿唐代煎茶表演

这种复杂得让人抓狂的饮茶方式,直到明代,一位“高富帅”横空出世之后,才有所改变。

他虽然不如宋徽宗那么位高权重,名气也不如陆羽这样的“流量小生”,但在茶界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我们今天的饮茶方式,追根溯源还得感谢这位鼻祖。


被夺权反倒成就传奇

他叫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受封宁王,16岁便与燕王朱棣等人共同管辖沿边兵马,防止蒙古人入侵。

朱权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明代著名学者焦竑在《国朝献征录》中这样描述:

“生而神姿秀朗,白皙,美须髯,慧心天悟。始能言,自称大明奇士,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

放今天来看,朱权绝对算得上名副其实的“高富帅”。


要不是这位“高富帅”,喝茶能把你累死!

“靖难之役”时,朱棣挟持朱权共同谋反,要求朱权出兵相助。经过四年战争后,朱棣夺取了政权。没想到,夺了皇位之后,朱棣就将之前“平分天下”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将朱权分封到江西南昌,并夺其兵权。

据江西师大中文系教授姚品文介绍,政治失意的朱权到了南昌后,终日闭门不出,因为他已厌倦了政治斗争,只求一丝清净。他在南昌郊外造了房舍,过上了隐居生活,整天读书弹琴、参禅修道,直至生命终结。

然而,历史就是如此神奇,一位被夺了兵权、分封到远离政治中心地区的藩王,反倒成就了茶文化的一段传奇。

在明代,茶本就是非常流行的饮品,身为王侯贵族的朱权自然也很有饮茶的雅兴。在江西,处于半废状态的朱权,没有了政务琐事的打扰,对茶的研究却更加深入了。


要不是这位“高富帅”,喝茶能把你累死!


提倡简单喝茶

朱权厌倦了以往的繁琐茶艺,最早提倡饮茶从简,并且说到做到,在实际操作上改革了传统的茶具和茶艺。

明代之前流行的是团茶,人们将散茶制成茶饼,然后在上面印龙凤花纹,并加入各种香料,就是所谓的“龙团凤饼”。朱权的爸爸朱元璋当皇帝时,为减轻茶农负担,“罢造龙团,惟采茶芽”,推行“废团改散”。由此,各地进贡的茶叶不再做成团茶,而开始采用散茶的形式。


要不是这位“高富帅”,喝茶能把你累死!

▲龙团凤饼图案


对于团茶,朱权也持否定的态度,不过他反对团茶的理由是从饮茶的角度出发的,他认为团茶中掺杂了太多香料及彩色染料,掩盖了茶的原味。相比过去的团茶,朱权独创了蒸青叶茶烹饮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品尝到“茶之真味”。

朱权创制的这种蒸青叶茶在形式上和如今的炒青叶茶很相近,可以说直接促成了炒青的制成。


沸水泡茶逐渐兴起

朱权对饮茶方式的改革,首先体现在茶具上,他简化了很多烹茶用具,只保留了一些必不可少的。而对于茶具的材质,朱权也有自己的看法。古人对于茶具多崇尚金银制品,但朱权却追求自然、简朴,偏爱石、竹、椰壳等自然之物。

朱权的这套品饮方式,后经顾元庆等人屡次改进,形成了一套简便新颖的烹饮方式,于后世影响深远,其中最为深刻的影响便是茶的饮法逐渐变成直接用沸水冲泡

沸水泡茶,一下让饮茶的难度系数从专业级降低到小白都能掌握。所以,明清以后,饮茶也就逐渐深入到普通百姓中,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艺术。


要不是这位“高富帅”,喝茶能把你累死!


传世经典茶谱诞生

晚年的朱权一直在南昌生活,这一时期的他信奉道教,结合修身悟道研习茶道,并将茶和茶道作为一种表达志向与修身养性的方式。他将自己的茶道精神凝聚在了《茶谱》一书当中。

明代关于茶的著作很多,至少有50余种,但有真知灼见的却凤毛麟角,《茶谱》便是其一。全书分为16个部分,每个环节都写得十分清晰明了。通读《茶谱》可知,朱权不仅深谙宋代点茶古法,还对饮茶新法有其独到见解。

生活在帝王之家的朱权,想要多名贵的茶具都不难,但他并不喜欢“炫富”,而是着眼于材质是否有益于茶事,并从饮茶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要简化繁琐的环节,这也体现了他对于茶道的一种新见解。


要不是这位“高富帅”,喝茶能把你累死!


连日本人都被深深影响

朱权所创的饮茶方式影响深远,同时他的茶道精神也很为人所称道,江西省社科院专家施由明这样评价朱权的茶道精神:

“在中国茶书中记载的品茶法,也许只有朱权《茶谱》中所述的还能被称得上是‘道’。朱权在《茶谱》一开篇就展示了一种他要进入的带有宗教味的境界,朱权是要通过茶艺来达到‘志绝尘境,栖神物外,不伍于世流,不污于时俗……清心神而出尘表’的境界,中国其他茶书和茶人都没有如此强烈的境界追求。”

朱权还较为完整地构想了一套清谈开始前的行茶仪式:

先让一侍童摆设香案,安置茶炉,然后另一侍童取出茶具,汲清泉,碾茶末,烹沸汤,候汤如蟹眼时注于大茶瓯中,再候茶味泡出时分注于小茶瓯中。

这时主人起身,举瓯奉客道:“为君以泻清臆。”客人起身接过主人的敬茶,也举瓯说:“非此不足以破孤闷。”然后各自坐下,饮完一瓯,侍童接瓯退下。主客之间话久情长,礼陈再三,琴棋相娱。

这一焚香弹琴、烹茶待客的礼仪,是对明代追求品饮境界的文人茶的生动写照。


要不是这位“高富帅”,喝茶能把你累死!


朱权的茶道精神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还在海外大放异彩,《茶谱》一书更被视为明初中国茶道的主流,不少研究者认为,日本茶道之源就是朱权茶道,尤其是朱权在《茶谱》中提到的那套待客的行茶仪式,对日本茶道有直接影响。

参考资料:

《明宁王在昌首创茶叶清饮法 “朱权茶道”成为日本茶道之源》,涂晓珺,《江西晨报》2016年9月。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你答疑,每天分享实用茶知识,欢迎关注我们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