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的记忆之四:聚宝源前的“蛇阵”

在冬日里,无论是寒冷的天还是暖和天,每当走到牛街与牛街四条路口的西北角时,总能看见聚宝源门前长长的队伍,跟蛇形似的曲里拐弯排着不少人。他们“占据”了行人正常走的便道,“阻挡了”人们的正常行走。

这样的状况,在聚宝源门前恐怕十几年前就出现了。

那时的冬日,吃了午饭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连散步带活动,溜达着就到了这里。

我知道在这里只要一到隆冬季节,就会有许多许多的男女老少,他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和棉鞋、戴着严实的围巾和口罩,耐心、焦急地排队等待着。我清楚地记得这样的排队,好像只有上世纪70年代我上中学时买冬大白菜出现过。当时眼前的队伍这样长,还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在等什么?走到队伍跟前一问才知,是来这里买羊肉片的。

牛街的记忆之四:聚宝源前的“蛇阵”

到聚宝源门前队伍头上一看,一切让我恍然大悟:不大的售肉厅内,一台切肉机不慌不忙地匀速来回“行走着”,一片片切好的薄如蝉翼的羊肉片,打着卷从刀下滑出,顺溜地排好。放在盘里的那一卷卷红里透白的羊肉片,美的恰似一朵朵红白调和的“康乃馨”,怎不让人喜爱?

“怪不得每天吸引着这么多人形成‘蛇阵’。”我心中疑惑顿解。

那天,为了了解真实的情况,我也很自觉地排在队尾。

“我排队买羊肉片,都等了3个小时了,前边还有10多个人呢。”

“这的羊肉片切得薄,羊肉的质量好,涮起来口感好。”

站在队伍后边,认真听着他们的议论。我心中的不解还是满满的。心想,“这么冷的天,为吃顿涮肉‘冻’上几个小时值得吗?”这样的问题我随口而出。

“值得!”随身后的一位远道而来的老先生说道。他家住在西边石景山的鲁谷小区,每次来牛街,都要倒一至两次车。

“周末孩子们都回来,大冬天的这么冷,吃什么呢,跟老伴商量了,还是吃涮肉好。”

跟着前边的一位岁数不太大,穿着利索、看似略有些身材的那位女士发言了:“我说吃涮肉有两个好处:一是暖和,二是省事。”

牛街的记忆之四:聚宝源前的“蛇阵”

“没错,就是图个热乎。咱老北京喜欢喝上两口,下午再闷一觉,嘿!甭提多爽了!”说话的是一位健壮的男士。

看着这位花甲开外、光秃的大脑瓢上,没有一根毛草,满嘴的门牙早就提前“下岗”,说话兜不住风的“老北京”。我冒着胆量一打听,果然不出所料,他不仅是个地道的“老北京”,还是八旗子弟正黄旗的后裔呢,满族。

“我就住在牛街这旮沓。”他顺手指着自己住的那栋高高的大楼说:“我住在18层,窗户冲着向阳的那面,回到家里,晒着温暖的太阳,吃着锅里的涮肉、喝着红星‘小二’,再放几曲犹如天籁之音的《小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云飞的《天边》,边听、边喝,真是美极了!又像回到了那辽阔的大平原。”

站在这位先生的身边,我感到他身上的热量直往外扑。从他的话语里,我猜他可能比我大几岁,很可能是曾到东北落户的“老插”。因为看他的骨子里打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我知道他们曾经奋斗过、曾经努力过、曾经把自己的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北大荒、献给了黑土地。

在排队之际,这位老兄说,“我在黑龙江兵团待了8年,因我一不会拍,二不会说,又没路子。到了我父亲这辈家里就是地地道道的工人,回京帮不上我什么忙。”

“你不着急回京吗?”我自我感觉问的有些莽撞。

“着急啊!数着天过日子,在我不着急的时候有机会了……”

“哈哈,几年前,办了退休,现在就是享清福了。”边说着,队伍边往前挪动了几步。

牛街的记忆之四:聚宝源前的“蛇阵”

其实那天,我不想买肉,只想体验一下排队的滋味,看着这么多人自愿组成巨龙似的队伍,真的感到惊讶!

“这牛街有这么多卖羊肉片的,为什么就吃这一家?”我不解地问着。

“他家的羊肉肥瘦搭配质量好、肉卷得瓷实,刀功好,切得薄。到了锅里,筷子夹着晃荡两下就出来了。沾上佐料放进嘴里,口感特别好——就是嫩和香。”听着听着,馋得我嘴里的“哈喇子”都快流出了。

排在后面的另一位穿着蓝色羽绒服的大妈告诉我:“我吃了大半辈子这的羊肉片,斤两足,不亏称,让你放心。”

是啊,听说我单位里一位老哥,在他父亲过生日时,为了让80多岁的父亲吃上真正的“聚宝源”的羊肉,愣是从早上四点半起床来排队。

写到这里,我真为这位老哥点赞,更要为聚宝源的货真价实点赞!

2018年12月17日草稿

2018年12月30日修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