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内湿”,防“外湿”

内湿多因饮食不节制,或在冬季时吃多了肥甘厚腻的食物,让体内湿气内侵脾阳以至失运。而外湿是由于春季雨水较多和回南天等外界的湿气过多,容易让湿邪入侵。内外因相互影响,容易引发疾病。

成都孕靓产后康复中心的谢老师告诉我们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防止外界阴冷的刺激和寒气的入侵。也要注重祛湿健脾,将身体里面的湿邪驱走,让脾胃顺利运转起来。

​建议春天的饮食中可以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还可以将切成薄片的党参用开水浸泡代茶饮,有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和胃健脾的功效。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成都孕靓产后康复中心特别提示:如果最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现,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一、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燥。二、口中发黏舌苔腻: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三、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四、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难冲走,便完后感觉不爽。五、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祛湿有侧重,艾灸最见效成都孕靓产后康复中心建议:若只出现轻度不适的人群,属于轻度湿症,并不建议药物调理。可以在日常生活注意饮食加运动进行调节。若湿症严重者不妨试试艾灸,辅助按摩穴位。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及养生保健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