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首词写的是闺怨,颇具婉转之致,词中没有藻饰,也没有任何典故,除了开头两句在叙述,其它不是用了比喻,就是反语,或者是夸张,这些手法作者都用过白描来体现出思妇的内心情感,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无情不似”这两句词人用了反语来加强语意,先说因为无情才会没有烦恼,有情之人倒不如变得无情,反衬出“多情伤离别”的感慨。

一首绝妙的《木兰花》:整篇都是佳句,读来让人遐想无限

晏殊,北宋著名词人,特别擅长写小令,他的词风和含蓄且婉丽。晏殊性格直率,生活简朴。在他做官的时候,当地百姓都惧怕他的刚毅性格,后来晏殊向皇上辞官时,皇上竟然拒绝,可见皇上对他的偏爱。接下来,笔者跟大家一起鉴赏他的《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离愁 一作:离情)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一首绝妙的《木兰花》:整篇都是佳句,读来让人遐想无限

在这杨柳依依、长满芳草的长亭路上年少的人总会轻易地抛弃送人远去。远处高楼传来的五更钟声把未做完的梦都惊醒了,在花底飘散过三月的春雨,更增添了人心中的愁绪。无情之人哪里知道多情人的苦恼呢?一寸相思竟然化成了千万缕。就算天涯海角再远,也终有穷尽的一天,只有那相思之情,永无止境。

这首词抒发了人生的离别之苦,抒发了作者感慨人生短暂、聚散无常,盛宴之后心情变得落寞。整首词情感深切,情调凄切,抒情合理,绰约多姿,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词人在抒发人生感慨时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一首绝妙的《木兰花》:整篇都是佳句,读来让人遐想无限

上片的第一句写景,时间在春天,杨柳依依,地点在长亭古道,这是旅客们的休息之地,也是两人的分离之地。词人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并用它来衬托人内心的情感。正是因为在这芳草连天、杨柳依依的长亭外,年少游子告别了自己的心上人,从此女子便开始了无休止的思念。

“绿杨芳草”无边,这样一番春景,未离别愁绪的抒发创造了极为广阔的空间。然后作者叙述了临行之时,女子泪眼相看,不知道说什么话,但“年少人”却轻易地离她而去。年少,指的是女子的心上人,也就是恋人。这首词写的是思妇闺怨,所用之语是“妇人语。”

一首绝妙的《木兰花》:整篇都是佳句,读来让人遐想无限

第二句写出了相思之苦,哀怨的深切。残梦尚存,钟鼓无情扰梦,细雨蒙蒙,离情之苦更浓,这正是那被心上人抛弃的真情之悲哀。这两句不仅音节对仗工整,还表现出一种幽咽婉转的绝美意境。轻歌低叹十分缠绵且含蓄,真实的情感,把暮春三月的小雨,来自五更的残梦,和高楼花下之人内心的寂寞,全部连成一片,可谓是飘渺无边、茫茫无际。

一首绝妙的《木兰花》:整篇都是佳句,读来让人遐想无限

词的下片运用了反语,作者先是把无情和有情作对比,然后又用了具体的比喻,从反面来补充说明。“无情不似”这两句词人用了反语来加强语意,先说因为无情才会没有烦恼,有情之人倒不如变得无情,反衬出“多情伤离别”的感慨。“一寸”两字指的是人的心,柳丝缕缕,掠过水面轻轻飘扬,最能识得那离别之苦。这两句的意思是,无情之人怎能知道有情人的苦楚,自己的一寸芳心,仿佛化成了千丝万缕,饱含了万千愁恨。

一首绝妙的《木兰花》:整篇都是佳句,读来让人遐想无限

结尾两句寓意深婉,天涯海角指的是天地的尽头,就连云都有穷尽的时候。然而,离别之后的相思之苦,却是无休止的。词人在这里做了比较,突出了因为“多情”而内心受到的无数折磨,感情极为深切且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她没有一丝的埋怨。

这首词写的是闺怨,颇具婉转之致,词中没有藻饰,也没有任何典故,除了开头两句在叙述,其它不是用了比喻,就是反语,或者是夸张,这些手法作者都用过白描来体现出思妇的内心情感,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章